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十二五”规划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0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 2011/12/1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蔡  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立足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和民生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为目标,以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重点,严密组织,精心运作,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十二五”规划“四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项目谋划情况
  密切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变化,强化对各类产业政策的研究,不断增强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截至目前,全市共谋划“四进”项目679个,总投资8894亿元以上,其中:拟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107个,总投资1361亿元以上;拟进入部委“十二五”规划项目76个,总投资992亿元以上;拟进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453个,总投资4866亿元;拟进入央企“十二五”规划项目43个,总投资1675亿元。
  分行业情况:工业和科技项目393个,总投资3474亿元;节能环保项目9个,总投资45亿元;服务业项目75个,总投资3639亿元;农林水利项目43个,总投资178亿元;交通能源项目57个,总投资1112亿元;城市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229亿元;社会民生项目44个,总投资188亿元;其它项目23个,总投资29亿元。
  二、工作进展情况
  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获得支持。截至目前,已正式纳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各类规划的项目130个,总投资2046.6亿元。其中:已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30个,总投资310.3亿元;已进入部委“十二五”规划项目28个,总投资159.6亿元;已进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36个,总投资369.3亿元;已进入央企“十二五”规划项目36个,总投资1207.4亿元。上述项目已获得国家和省各类资金支持22.2亿元。此外,434个项目已获得上级相关部门初步认可,其余115个项目正在抓紧汇报衔接,有望尽快确定下来。
  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尽早投产投用。前三季度,全市“四进”项目中:
  已新开工项目96个,完成投资157.4亿元(详见附表一),主要有: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东风日产整车扩能、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轻型汽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硬岩掘进机(TBM)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中电集团公司第二十七所河南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华丰钢铁物流园、荥阳“四库一河”水污染防治、新密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G107线新郑境改造工程、市第九人民医院精神病房楼等。
  已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23亿元(详见附表二),主要有:中粮(郑州)产业园一期海嘉搬迁、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年产600套码坯机械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国药控股河南医药物流中心、河南六盛实业有限公司钢材批发交易市场、郑州瀚洋天辰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改扩建、河南安飞电子玻璃公司旧阴极射线管玻璃资源化再利用、新郑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郑州曲梁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工程等。
  三、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四进”工作是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全面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此,市政府建立并完善了“四进”工作推进机制,在积极组织谋划上报项目的同时,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也结合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确保了项目“四进”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主动汇报,加强衔接。下发了《关于市直部门分包“四进”项目的通知》、《关于配合市领导向省领导和省直厅局汇报拟申请纳入“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通知》,对拟进各类规划的重大项目,逐一明确市直责任单位,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实行项目“四进”工作市级领导分工负责制,自去年以来,分包的市领导先后多次带队赴京、赴省,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当面汇报、沟通。同时,根据衔接情况,及时调整项目谋划思路,加强对项目的针对性包装,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三是积极协调,破解瓶颈。针对部分“四进”项目因土地和资金制约影响进度的问题,建立了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和快速有效的协调机制,强化高层对接和协调。在坚持好重大项目周例会的同时,建立了土地问题日例会等专项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土地瓶颈问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先后多次赴驻郑金融单位,推介项目,协调落实资金,为“四进”项目及早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多措并举,快速推进。严格落实关于提高“三个方面效率”、建立七个机制和“十个不允许”的要求,坚持联审联批日例会、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和措施,加快办理已正式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各类规划,已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已顺利获得国家和省各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前期手续,加大工程建设环境整治力度,严格实行日询问、周询问制度,强化日常督导,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体上看,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四进”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部委和省的各类专项规划,相当一部分在2012年才能最终完成,我市上报的许多项目能否正式纳入,年内仍需努力。同时,各级产业方面的规划主要是对各行业和领域发展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具体项目大多需要逐年申报和审批。因此,一些上报的项目尽管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但正式列入规划难度较大。二是我市部分领域的总体规划尚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对单个项目的审批产生了不利影响。如郑州市矿区总体规划至今尚未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导致一些煤炭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请示迟迟无法获得批复。三是土地和环保制约日益严重,致使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不仅延误了项目的开工时间,也大大增加了“四进”难度。
  四、下步工作重点
  政策、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关系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也是贯穿于整个“十二五”的一项长期工作。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文),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四进”工作,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紧抓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的思想观念和灵活的工作方式,持续推进项目“四进”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部委、省和央企支持。
  (一)狠抓谋划,不断优化项目库结构。完善项目谋划长效机制,使项目谋划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按照进入国家、部委、省、央企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深入研究国发【2011】32号文精神,特别是重点支持的方向和领域,切实找准项目与政策的结合点,不断提高项目谋划的广度和深度,争取年内再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加强“四进”项目库建设,逐步形成项目质量好、行业结构优、建设时序合理的“四进”项目储备库,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项目来源。
  (二)狠抓前期,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央企战略发展意向,从项目名称、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对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包装,使项目与国家、部委、省和央企重点支持的领域高度一致。对上级有关部门尚未认可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的项目,按照其要求,抓紧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包装、重新上报。加快推进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对“四进”项目前期投入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和帮助项目单位尽快完善前置审批条件和相关申报材料,争取近期再上报一批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
  (三)狠抓衔接,提高“四进”工作效率。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赴京衔接项目的有关制度,完善“四进”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均要明确一名责任领导,成立一个工作班子,制定一个工作推进计划,专门负责项目“四进”工作,做到月度有动作,季度有进展,半年有成效。及时整理汇报衔接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用于指导下一步项目的谋划、包装和申报,确保项目“四进”工作高速、高质、高效。
  (四)狠抓建设,力促项目早日发挥效益。已正式纳入国家、部委、央企和省“十二五”规划的项目,根据项目进度情况分类管理,全力推进。对在建项目,加强施工环境的巡视督查,指导项目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对尚未开工的项目,审批权限在我市的,充分利用重大项目周例会、联审联批日例会、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尽快完善各项手续,并在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需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审批的,抓紧准备并上报审批材料,确保按计划或提前开工建设。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