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办好的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2011年10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 2011/12/1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  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汇报关于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办好的议案办理情况。
  在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闫百顺等1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办好的议案(A048号),对此,市政府非常重视,当即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目前,此议案办结报告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日益丰富。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19.46万亩,总产量265.25万吨,蔬菜总产量比2005年增长13.2%。种植品种也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余种,达到目前的40余种,初步形成了以大蒜、大葱、莲藕、绿叶菜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从2003年开始实行蔬菜市场准入,据农业部对全国主要城市的例行监测表明,我市蔬菜安全水平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1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共491个。
  (三)蔬菜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今年年底前,在三环到四环间新建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市内五区共新建蔬菜批发市场3个、农贸市场15个,同时增设蔬菜早市23个、流动餐车735个,新建和改造社区便利店369家。建成后,我市将拥有蔬菜批发市场8家、农贸市场78家、社区便利店3894家、蔬菜早市23个和流动早餐车近776台,初步形成环城蔬菜批发市场体系,实现城区蔬菜终端销售营业面积达到每10人1平方米,市民出门500米内可基本解决就餐、购菜需求。
  二、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一)科学制定规划,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为谋划好“十二五”发展思路,2010年,编制了《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导向,强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发展 “菜篮子”工程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2009年、2010年,市财政连续两年共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蔬菜规模化生产水平,全市新增设施蔬菜生产面积2000余亩、进一步提高了冬春蔬菜供给保障能力。今年又将发展8000亩设施农业、5个蔬菜标准园、3个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和2万亩新菜田开发,分别列入市委、市政府“十大实事”内容和绩效考核内容,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目前,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菜篮子”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2007年以来共争取“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资金1.4亿多元,组织实施了设施农业、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多项重大农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发展。中牟、荥阳、惠济、新郑和新密等县(市、区)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产业聚集区正在逐步形成。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意见》,设立了3亿元农业产业引导资金,为利用好产业引导资金,召开了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建立了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库,征集入库蔬菜项目70多个。目前,市有关部门已经审核批准了三批“菜篮子”建设项目76个,总投资24. 6亿元,设施蔬菜面积1.5万余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菜篮子”质量水平。
  2003年郑州市颁布实施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建立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先后实施了蔬菜、猪肉、水产品和水果市场准入制度;在市区101家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设立检测室,有效保障了进入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2009年、2010年,市财政共安排1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制订110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全市推广实施。
  (四)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支撑。
  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的改革思路。2009年,确定了三年内在全市建设40个区域中心站的设想,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批15个区域中心站的建设。随着区域中心站建设的不断完善,将有效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不稳、技能素质不高、运行机制不活、条件建设落后等突出问题,搭建起农技服务新平台。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菜篮子”发展基础。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新菜田综合开发力度,全年计划发展新菜田2万亩,通过完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不断扩大我市常年蔬菜生产基地面积,提高蔬菜生产能力。通过项目申报和评审,市发改委已批复新菜田开发面积3.64万亩,目前正在招标中。
  (六)加大农超对接和农产品批零市场建设,方便居民生活。
  一是加快社区便利店建设。按照“统一标记标识、统一外观样式、统一物流配送、统一管理制度”的“四统一”标准,支持龙头企业在社区建设社区便利店,目前,已建成蔬菜、早餐社区便利店266个。二是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今年计划新建蔬菜批发市场3个,改扩建2个。3个新建蔬菜批发市场项目均已开工建设,11月份将陆续建成开业;毛庄蔬菜批发市场、刘庄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三是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化菜市场项目试点城市,计划新建或改建40个标准化菜市场。四是加强蔬菜早市建设。计划建设的23个蔬菜早市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营。五是搞好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建设。我市现已成功实施农超对接项目3个,今年计划完成2个,并着手尝试农贸对接,有效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平抑菜价。六是做好蔬菜市场供应应急储备建设。现市蔬菜储备工作方案已经完成,已初步选定承担应急储备任务和储备投放的企业。七是做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我市现正抓紧完善肉菜流通追溯平台建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试点城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常年菜田面积小。随着郑州市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近郊常年菜田锐减。截至2010年底,全市常年菜田面积只有40.5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其中,市内六区常年菜田面积由2000年的20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9.36万亩,减少53.2%。二是设施蔬菜规模小,季节性供应差异大,反季节蔬菜供应少。2010年全市日光温室、塑料大、中、小棚等设施蔬菜的生产面积只有13.3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62万亩,占当年全市菜田面积的1.9%。由于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小,反季节鲜细嫩蔬菜的产量仅占全年蔬菜总产的13 %左右,冬春反季节蔬菜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三是今年项目建设任务重、困难大。今年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实行贷款贴息政策,由于许多公司和合作社因本身经济实力薄弱,没有自我担保能力,贷不到款,完成8000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十分困难。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设施化生产。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按照《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和扶持政策,安排足够数量的资金,以设施蔬菜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实施规划。二是加大新菜田开发力度,提高蔬菜生产保障能力。为加快新菜田开发速度,市财政设立新菜地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对新菜地开发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一组织建设,达到能够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三是加快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制定和实施。按照郑文[2010]130号关于恢复新菜地开发资金征收的要求,市财政局、市农委等部门通过调研,已制订出《郑州市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下一步将尽快通过审议,力争年底前开始征收。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