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我市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表时间 : 2011/12/1 来源:郑州人大网

2011年10月28日

  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副市长兼秘书长张学军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我市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37人,以30票同意、6票弃权、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会议指出,虽然我市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目前,保持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保护力度。1、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落实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购农机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严防农民负担反弹。2、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要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同时,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完善使用办法和项目推进机制,逐步建立保障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3、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涉农信贷产品创新、贷款抵押担保、农业保险等农村金融改革,努力提供“三农”发展的资金保障。4、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开拓思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合理规划布局,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2、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发展旅游体验、观光休闲农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功能。3、加快“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扩展农产品物流渠道,使农产品快速而直接地进入市场,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到流通环节的收益。4、打造郑州农产品品牌。制定奖补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品牌,大力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1、加强对“领头人”培训。培养农村创新型的领头人、经纪人,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2、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3、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务工的技术技能,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4、加强农民增收政策制定。政府要尽可能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对农民群众进行引导、扶持,鼓励农民群众自主创业。
  本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向市政府交办、督促落实,并向主任会议报告落实情况。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