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 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现将2011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理“十大实事”工作的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十大实事”完成情况
2011年,我市“十大实事”共确定了10个方面52项任务,一年来,全市上下紧密配合、克难攻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市财政共投入“十大实事”办理资金4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支9.1亿元,增长22.6%。截至12月20日,今年的“十大实事”52件实事中,已按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有51件,其中超额完成19件,另有1件仍在加快推进。
一是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全年计划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实际发放14.97亿元;共完成创业培训6843人、再就业培训3.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72951人,分别是目标任务的124%、113%和146%。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6万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1.7万人;并帮助780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对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施大病救助,不设起付线、不设定病种,标准由每人每年最高5000元提高到1万元;免费为全市30万城乡妇女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免费为7.6万名高风险孕妇增补了复合营养素;首次将加强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作为实事任务,全年累计排查确诊重性精神病人5449名,参与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8.6万人次。
三是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全年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000亩,目前已开工14906亩,建成11469亩;按计划建成了社区便利店266家,新建了3个蔬菜批发市场和15个农贸市场,设立了23个蔬菜早市和735个流动早餐车;全年共解决了43.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了农村公路500公里,是省定任务151.5公里的3.3倍;扶贫搬迁工作计划搬迁1800户6500人,实际完成搬迁2149户8159人。
四是加快实施以“畅通郑州”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今年我市一项重要工作(12月16日,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通报了今年“畅通郑州”工作的完成情况)。目前,轨道交通、京沙快速路、三环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按计划打通了市区26条支线道路;全年新建成停车场79个、停车泊位25102个,超额完成了新建1万个以上停车位的目标。全年还号召企、事业单位和家属院对外开放停车泊位37836个;继续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了完善,实现了市区主次干道信号的协调控制,新建视频监控600多处,基本实现了市区主干道无缝隙覆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开公交线路27条、调整优化线路50条,使中心城区,主干线路公交平均发车间隔为3-5分钟,市内一般不超过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车。今年市财政全额出资3.66亿元,新购置公交车500台,加上社会捐赠到位的448台,年度实际新增公交车948台;新建、改造自来水主管网50.3公里;新建供热管网37.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05万平方米,分别是原计划的3.7倍和1.5倍。
五是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扎实推进。全年新增优质教育学位2.09万个,比原计划多增690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比原计划多建8所,建成后预计增加小学和初中教学班1030个、学位4.7万个以上;开工建设幼儿园115所,比计划多建18所,建成后预计增加教学班1341个、学位4万个;“班班通”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班级“班班通”设施全覆盖。
六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对市二院、市三院、市九院、市十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等6所优质医疗机构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全年计划扩增床位2000张,实际完成2070张;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6个,使全市的“片医”负责制单位达到56个,可为城区316.5万名居民提供服务。
七是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按计划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200个,新建农家书屋750个,免费培训文化管理员1000名。开展送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免费演出戏曲(剧)1000场、电影27024场;更新、维修全民健身器材3308件。
八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省政府要求我市建设保障性住房54429套,我市实际新开工55716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28307套、公共租赁住房23580套、廉租住房2856套。廉租房租赁补贴标准由每月每平方米6元提高到8元。
九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和新植乔木50万株,并在省博物馆原址新建成绿地公园1座;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常(庄)西(流)湖生态公园开工建设;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为8.6万个农户实施了厕所无害化改造,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十是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为全市1920所学校食堂配备了留样柜,并多次对全市食品和药品生产及流通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治;在二七区马寨选址新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一座,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始实施,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为全市99个社区1200多个居民楼院、197个公交站点、159个游园广场、120条背街小巷安装了视频监控设施、设备,为9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技防监控设施;今年我市大力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对全市近60万人进行了自救互助、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协调。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十大实事”办理工作,尤其在今年郑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幸福郑州建设”确定为我市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连维良书记、吴天君代市长多次听取实事办理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连书记曾指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多样化、全方位的民生需求,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强力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让省会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让郑州成为民生优先的幸福郑州”。吴市长也曾要求:“我们要站在以为民办实事和诚信政府建设的高度对待民生实事,各承办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为确保实事工作的顺利推进,一年来,胡荃常务副市长以及各位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对推进困难事项逐项研究,及时解决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组织、明确责任。市政府为切实加强对“十大实事”办理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由胡荃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市属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十大实事”征集办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督查办公室,分别负责实事的征集和督查工作。二是及时下发了“十大实事”办理工作通知(郑政办〔2011〕9号),将任务进行分解立项,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对各项实事,不仅明确到了主管部门、协办部门,而且明确到了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联络人。
(三)严格督查、狠抓落实。为提高“十大实事”办理工作效率,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今年的督办措施。一是建立“周询问、月报告、季汇报”制度,对进展缓慢事项全部列入周询问。二是建立工作推进会和分管副市长协调解决机制,及时解决推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三是使用联审联批机制,将所有需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都列入联审联批进行督办,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确保两项工作按时完成,在年初“十大实事”正式文件下达之前就全部纳入了全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进行重点推动。四是建立季考评月通报制度。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通过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情况每月进行通报、每季度进行评优评差;五是采取“早巡查、晚例会,日例会,周例会”等措施,对进展缓慢事项进行专人专项重点督办,如积水点改造、打通支线路网和设施农业建设等工作。上述制度和措施极大推动了我市“十大实事”办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十大实事”办理工作进展总体不平衡。个别实事项目受规划、设计、资金、用地和方案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推迟了实施时间;有的项目立项仓促,前期工作不到位,立项后进展缓慢,甚至不能如期完成建设计划,如,贾鲁河治理,河段自中州大道起至中牟县陈桥,全长56公里,为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并使治理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经我市积极申报,今年4月,该河道治理工程被国家水利部纳入淮河流域重要支流治理规划,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淮委、水利部待批。有关情况向市人大报告后,经市人大研究,同意该项工作待国家部、委批复后再行实施。目前,该河道郑东新区部分河段已开始进行“样板段”规划设计,将于12月底开工建设。
二是“十大实事”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实事的办理落实,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保障,尽管各级政府和承办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受国家紧缩银根影响,一些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影响了实施进度。
三是个别承办单位与市政府办公厅对口业务处室主动衔接不够,工作沟通不及时,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不够、意见不明确,存在着 “等、靠、要”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实事立项的调研论证。目前,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明年“十大实事”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将认真总结今年“十大实事”办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在充分做好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制定2012年“十大实事”任务,对各项任务完成标准进行更明确的表述,进一步整合项目和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社会效应,保证当年确定、当年完成、当年收益,防止少数部门出于局部利益 “搭便车”上项目,占用政府有限的实事项目资源,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积极筹措实事办理资金。一是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机遇,深入研究并用活、用足相关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财政扶持;二是拓展项目融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的参与,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加强实事办理的后续督办。对已完成的实事任务,做到精心管理、科学使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新建项目,继续跟踪督办,确保早日投入使用;对仍在推进的项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早日完成。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