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霄鹂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学前教育推进工作情况
全市现有幼儿园1005所,其中城区583所,县镇218所,农村204所;公办幼儿园207所,民办幼儿园798所;省级示范园28所,市级示范园64所,市一级园187所,二级园174所,准办园461所。全市现有在园幼儿数26.48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读8.59万人。有教职工2.6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万人,保育员7027人。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要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学前教育快速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近一年来,全市新增幼儿园121所,新增在园幼儿4.3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6%。比2010年底分别提高7个和3个百分点。
(二)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铺开。2011年,我市计划城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7所,实际开工建设119所;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84所,目前已开工20所。各县(市、区)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改建扩建和新建,一年来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办园32所。
(三)优质幼儿园创建顺利开展。将幼儿园达标升级与教育现代化区(县)评估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评估认定省示范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园44所、市一级园135所,市一级园以上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占全市幼儿园数的27.46%,在市一级园以上优质园就读的幼儿数占全市幼儿数的29.9%以上。
(四)财政生均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从2011年秋季开始,我市以教育劵的形式,对就读普惠性幼儿园的幼儿每年发放300元经费补助。及时制定下发了《郑州市学前教育券发放管理暂行办法》,迅速落实补助资金,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一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对800所普惠性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及20万名在园幼儿给予补贴。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郑州市幼教发展中心,负责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各县(市、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在全市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学前教育推进工作机制。为了夯实工作责任,市政府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把每项工作分解到各县(市、区)并签订责任状;把公办园建设列入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每季度考核通报,年终奖惩兑现。《郑州日报》每月公布幼儿园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精心安排部署。按照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广泛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学前教育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县(市、区)结合县情、区情科学合理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大学前教育推进力度,2011年3月和2012年3月,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幼儿园建设推进工作会。全国、全省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后,市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采取9条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措施,确保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三)科学布局规划。市政府明确规定: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区整体布局规划,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土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用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接收和管理,逐步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布局调整,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大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市区新建的23所公办园中,小区配套建设的有19所;农村幼儿园建设开工96个,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进行建设的有41所。
(四)狠抓资金到位。市级财政对县(市、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市区和农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每增加一个班,分别补助20万元和10万元。按照2011年建设任务,市、县两级财政已投入幼儿园建设资金6.4亿元。同时,为扶持现有幼儿园上等级、上水平,去年市财政投入1507万元,对307所升级达标的幼儿园进行了奖励。
(五)扶持企事业办、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市政府将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街道和乡镇等集体办幼儿园纳入公办园性质范畴进行扶持。一年来,扶持2所央企办幼儿园改造投入1200多万元,经费补贴128所公办性质幼儿园800多万元。为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市政府规定:对经过审批设立并通过等级评估的普惠性民办园,市财政分别给予3万至2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设施设备添置。把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对达到办园标准、面向大众、收费适中的普惠性民办园,设立“十佳民办幼儿园”奖项进行专项表彰,每园奖励2万元。
(六)抓好队伍建设。一是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及时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2011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达307人。二是强化培训。设立幼儿教师专项培训经费,重点用于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2011年组织培训合格至一级幼儿园园长业务的270人,民办园园长提高培训271人,幼儿骨干教师培训500人,共投入资金537万元。2012年预算学前教育专项培训经费911万元,实行分层分岗培训,总体培训数量逾4000人次。
(七)强化学前教育管理。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保教常规管理与检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水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二是实行幼儿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注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开展预防演练,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防护、避险知识和方法,确保幼儿在园安全。三是加强办园资格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学前教育机构年审制度,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取缔无证“黑园”,维护办园秩序,确保幼儿园师生安全。
三、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幼儿入园占全市幼儿入园总数的32.46%,受过去自收自支、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办园体制影响,造成了学前教育的定位失当、责任缺失、投入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如:学前教育办学经费来源无稳定保障,幼儿园收入的85%左右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办学硬件简陋陈旧,幼儿园的日常维修、设备更新和增添、教师培训等经费等都难以得到保障。
(二)学前教育资源亟待丰富。随着郑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加速,现有学前教育资源难以满足需求。中心城区的幼儿园规模小、标准低,亟待提升改造,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模和建设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就近、方便入园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进一步加重了“入园难”的矛盾。按照规划,市区416万人口应有幼儿园班数4800个,而目前仅有4006个,缺口达16.54%。
(三)教师待遇亟待提高。目前,市财政保障的幼儿教师人均年收入约为3.6万元,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前大体基本相当。集体所有制和民办幼儿园主要靠自收自支解决教师收入问题,其教师人均年收入仅为1.6万元,导致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流失率较高,影响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
分析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我们认为,阻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保障未能落实。
四、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一)加快幼儿园建设,大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在全面完成今年计划的84所城乡公办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到2013年全面完成三年内新建、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力争到2013年农村每个乡镇都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分园(班)覆盖全市城镇小区和行政村。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整体规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今年再完成200所幼儿园达标升级任务,力争到2013年使全市所有注册满一年且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幼儿园全部实现达标升级,其中示范园不少于150所。
(二)建立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市政府和县(市、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二是完善幼儿园规划建设保障机制。尽快研究政策,对幼儿园建设用地进行控规,每5000人口区域预留一所6班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同时做好规划范围内及周边幼儿园增容用地的预留,并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开发商已经取得使用权的幼儿园建设用地或已建好的幼儿园,采用政策扶持或收购等形式,交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逐步将幼儿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序列,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培养规划,力争到2015年,对全市幼儿教师轮训一遍,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从农村小学富余教师中选拔一批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依据幼儿园编制标准,对公办幼儿园进行核编、定编。
(三)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幼儿信息管理系统,与公安、计生、财政等部门联网,加强对全市幼儿的动态管理和资金管理。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学行为。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由县(市、区)政府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将集中清查整治和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扎实推进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幼儿入园率等指标纳入对县(市、区)政府考核内容,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日常督查、评估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郑州学前教育基础扎实、前景广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郑州学前教育的跨越发展,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