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供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参考)

发表时间 : 2012/7/6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度工作要点,为给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提供丰富扎实的第一手资料,5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武安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和代表们听取了市教育局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郑东新区海文幼儿园、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中牟县小哈佛幼儿园、中牟县新圃街小学,并进行了座谈。6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又先后调研了市实验幼儿园郑上路分园(原郑纺机幼儿园)、市电缆厂幼儿园、滨河名家幼儿园和绿都城幼儿园,并召集基层相关人员就推动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座谈。经过视察调研对我市学前教育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及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着力优化幼儿园教师资源,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努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学前教育,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使我市“入园难”的矛盾有所缓解。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的重大问题。二是健全管理机构。市政府成立了副县级建制的郑州市幼教发展中心,为市教育局的直属机构,编制8人,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市政府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各县(市)区并签订责任状;把公办园建设列入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每季度考核通报,年终奖惩兑现。《郑州日报》每月公布幼儿园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实施专项工程,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一是做好城市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工作。教育部门参与审定新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实行一票否决。配套幼儿园由区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且公办幼儿园比例不得低于50%。市财政对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按照每班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去年市区新建的23所公办幼儿园中,小区配套建设的有19所;今年市区已确定再新建16所,其中小区配套建设的有9所。二是做强企事业办和集体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街道和乡镇等集体办幼儿园纳入公办幼儿园性质范畴。设立专项资金,三年内对121所企事业办和集体办幼儿园进行达标改造,并采取政府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承担房屋租金、配备玩具、教具设施等扶持措施,提高幼儿园运行保障水平。一年来,已投入扶持2所央企办幼儿园1200多万元。三是做实农村幼儿园建设工作。去年全市农村幼儿园建设实际开工96个,今年已确定再开工建设74个。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建设公办幼儿园,去年全市农村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利用闲置校园进行建设的有41所。各县(市)区将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作为“教育强乡(镇)”、“小康村”建设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奖补制度,引导提供普惠性服务。一是给予教育设施设备补助。对经过教育部门审批并通过等级评估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市财政分别给予3万至2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添置设施设备。去年市财政投入1507万元,对307所升级达标的幼儿园进行了奖励。今年市财政初步预算安排1100万元,计划奖励200所民办幼儿园。二是实行学前教育券制度。市政府已经下发文件,对就读普惠性幼儿园的幼儿发放学前教育券。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可在每年上半年到社区、居委会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领取教育券,教育券可在当年秋季幼儿入学时冲抵学费。按照年人均300元的标准,其中直接补给幼儿园100元,幼儿补贴200元。2011年市、县两级财政共预拨款6600余万元,对普惠性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实行补贴政策,该项政策惠及我市约800所幼儿园和22万名在园幼儿。三是进行表彰奖励。把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对达到办园标准、面向大众、收费适中的普惠性民幼儿办园,设立“优秀民办幼儿园”、“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优秀民办幼儿园教师”三个奖项进行专项表彰。
  (四)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一是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在核编暂不能到位或现有核编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经考核合格的非在编教师由财政拨付工资,实现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三年内逐步入编。把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管理,做好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二是实施民办幼儿园教师人事代理制度和事业类养老保险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事业类养老保险。同时为民办幼儿园符合任职资格的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并对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市政府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提供给做出突出贡献的民办幼儿教师。三是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设立幼儿教师专项培训经费,重点用于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2011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完成了对农村幼儿园270名园长、300名专任教师、500名保育员的培训。今年预算投入800万元,完成3000多名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其中培训民办幼儿园师资2400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学位的需求。随着市民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问题凸显。尤其是当前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学位严重不足,公办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例如,郑东新区仅有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92人,民办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4109人;中牟县注册幼儿园共74所,在园幼儿17269人,其中公办26所,在园幼儿6482人,还不包括一些未注册的民办幼儿园。
  (二)园所用地缺乏规划管理,幼儿园建设用地标准及布局有待优化。由于过去对学前教育定位不清,各级各类幼儿园缺乏统一规划,幼儿园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着市区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土地用于商业开发,导致幼儿园选址困难,更谈不上按国家标准用地建园,幼儿园活动场地难以保障。
  (三)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较低,现有财政投入未能促进幼儿园快速发展。因历史原因,近几年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放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只是发放教师工资和维护正常运行的费用,其它几乎无投入,公办幼儿园普遍存在园舍陈旧、场地偏小、入园幼儿超负荷等问题。
  (四)幼儿园监管体系不完善,未注册幼儿园整改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学前教育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当前对办园条件、资格审查、质量评价等缺乏行政执法依据和标准,造成学前教育监管乏力、运行不规范。在城中村大量存在未注册民办幼儿园,这些民办幼儿园场地狭小,教育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违规办班收费现象较为普遍。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保障学前教育优先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学前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认识,加强和改善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把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建立完善支持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办学前教育,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管理的主体责任,将主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政绩考核范围。
  (二)科学规划园所建设,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严格落实《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根据我市未来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外出人口变化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小区要严格按照“每五千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六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配套建设幼儿园的要求,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未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坚决不予审批。
  (三)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各级政府要通过在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上向公办幼儿园倾斜,加快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和建设,使公办幼儿园成为我市幼儿园的主力军。不断提高财政投入水平,用于建设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奖励优秀幼儿园、扶持经济薄弱乡镇学前教育事业、培训学前教育干部和教师等项目。要按标准化办幼儿园、常态化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和推行办幼儿园标准,对园舍、投入、师资、课程、教学、安全、健康等设定明确具体的条件,使办园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据可依。要加强学前教育督导,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定期对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建设、保教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引导其向普惠性方向发展。对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办园指导,鼓励其达标升级。在师资队伍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对办园质量优秀、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等,能切实缓解人民群众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做出贡献的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加大资金奖补。积极探索合理的民办幼儿园教师人事代理制度和事业类养老保险制度,稳定师资队伍。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向公益性和普惠性方向发展。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教质量。制定幼儿教师准入规定,严把新招聘教师入口关,对已在岗的教师要限期取得资格证,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通过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实施幼儿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突出素质和启蒙教育特点,注重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保教活动需求配齐各类保教设施。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实现学前教育质量均衡提高。制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定期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进行测评。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