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促进市委“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6月8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全心、周长松、赵武安和秘书长范强等参加视察。省辖市正市长级干部乔新国、市委常委、副市长薛云伟和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视察或参加座谈。上午,视察组深入到项目工地现场,先后实地察看了三环快速路航海路立交项目、地铁二号线项目、东风日产发动机项目施工进展情况,听取了当地领导、企业负责人有关情况介绍。下午,视察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与市政府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积极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项目、组团、投资的工作重点,健全“责任、有序、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创新举措,攻坚克难,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省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661.5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688.9亿元,占年度投资的41.5%,省考核项目投资进度位居18个省辖市第8名;今年计划新开工173个项目,已开工78个,开工率45.1%。1—5月份,完成省分解下达我市联审联批事项861个,占全年任务的76.3%,位居18个省辖市第3名。全市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7.6%,超过省政府确定目标的7.6个百分点。从这次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市领导“一对一”督促督导分包项目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参与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表率作用和推动作用,推行市级领导主持联审联批例会,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例会,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各种因素。同时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要求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量化指标,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迄今为止,已研究解决了5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了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二)加强督导检查,力促项目开工。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项目办联合有关部门组织4个督查组,按照市委的要求,深入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指导项目单位科学组织,梳理协调存在问题;分批次召开应开工而未开工、投资进度明显滞后的项目单位负责人会议,查找原因,建立台账,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组织对“畅通郑州”工程、富士康等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跟踪督促及时改进,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三)加强衔接沟通,强化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市领导带队多次赴京、赴省,做深做细做实向上对接、汇报工作,努力争取近12亿元的中央资金用来支持我市4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我市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享受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配置、优先保障的优惠政策,今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当中,在郑项目661个,占全省总量一半以上,通过列入省重点项目,今年可争取省配土地指标12.35万亩。
总的来看,重点项目的实施对于持续拉动全市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困难和问题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项目建设出现资金短缺现象。从项目进展看,新密电厂二期、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二期等重大经济项目,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畅通郑州”工程、跨南水北调干渠桥梁等项目不同程度存在着建设资金紧缺、资金筹措难度大的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二)前期审批手续难度增大。项目建设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三)规划调整导致部分项目开工延后。因区域、道路规划调整,使隆庆祥服装产业园、金阳电器整体搬迁、郑州新区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计划被延后,影响了投资进度。
(四)项目建设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项目建设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部门和单位还存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三、几点建议
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视察组经过认真研究,建议市政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投资规模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增强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举全市之力,实现“上半年重点项目开工数达到全年计划开工的三分之二,并且投资过半”乃至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市委“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部署真正落在实处,有力支撑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提高重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规划研究,强化市“十二五”规划和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对市重点项目布局的指导,搞好与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尽量减少规划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临时变更。二是指导和协助项目业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前介入,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由有关职能部门和投资方、建设方、施工方参与的联合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指定专人负责跟踪项目前期工作动态,及时帮助指导推进前期工作,避免项目开工建设后出现手续不全等被动局面。三是加快推进项目的申报工作。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宏观政策,瞄准国家和省里扶持、鼓励发展的领域和产业,筹划一批重点项目,使更多项目成为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真正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三)加强组织协调和资金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要落实工作责任为进度。进一步健全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联审联批、日例会等制度,在资金筹措、开工准备、施工招标、质量监管等方面,严格落实部门责任。二要精心组织抓进度。责任部门和业主单位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和工期,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强化责任,深入一线督促指导施工企业科学合理安排工期,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要求施工企业加强施工力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三要协调服务促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协调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职能部门的办事效能,进一步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四要落实资金保进度。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要加强日常督察、加强专项督察、加强全方位监督,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处罚力度,严厉查处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等影响项目实施的行为,着力营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为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