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也是搜集和反映民意,履行代表职务的重要方式。代表建议质量如何,决定着代表的履职能力及实效。笔者认为,应在提高素质、科学选题、深入调研和精心提炼这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代表的建议质量,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
一是提高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使人大代表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方式更科学,提出的建议更实际,具有全局性、代表性、前瞻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肯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归纳整理,不断升华提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必须坚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认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了解本地民生百态,才能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合理、合法,更加顺应百姓诉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坚持学习人大业务及自然社科等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熟悉人大议事程序和操作规范,由“外行”变“内行”。同时,要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各项代表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为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打下现实基础、积累实践经验。
二是科学选题。代表所建议能否得到重视,能否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能否被迅速付诸实际,能否更好地惠及民生,能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题的选择。因此,人大代表要时刻关注党委及政府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工作核心选题,紧密结合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选题,围绕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选题,密切联系群众普遍关心的衣食住行问题及信访稳定工作选题。同时,还应以辩证的思维理顺议题的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效率与公平等关系,了解上情,吃透下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兼顾,权衡利弊追求建议效果的最大经济价值,力争建议效果的最大社会效益。
三是深入调研。高质量的建议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够受到群众的欢迎,能够督促和改进工作,使政府赢民心、人大树权威、代表受拥护、群众得实惠。主要得益于建议广泛的代表性。针对这一点,在议题确定后,人大代表要围绕大局,围绕中心,围绕重点,深入社区、乡镇、企业、机关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研,确保调研内容客观准确。要深入各个行业,广泛联系多方人士,听取和搜集各个阶层的诉求和呼声,避免片面之词,杜绝以偏盖全,力争调研对象无缝隙、全覆盖。要坚持采取实地察看、走访座谈与正面与侧面、电话访谈等方法结合的形式,确保调研贴近群众,符合实际,灵活适用,可行性强,使掌握的素材有质和量的提升,使提出的建议更能汇民声、集民智,更具代表性。
四是精心提炼。人大代表的建议具有国家公务性质,比一般群众的建议或者来信来访等更具有权威性,可以产生更直接和有效的作用。对搜集到的材料,要归纳梳理,精雕细琢,细心提炼,形成正式建议稿,做到言简意赅,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谈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条例清晰,出实招切实可行。撰稿时,要规范建议写法,做到“七要六不要”。“七要”即要一事一议、要有标题和具体内容、要使用大会统一印制的建议专用纸、要有代表的亲笔签名、要书写工整、要允许代表提出的建议随时撤回、所写建议要属于人大监督执行的范围。“六不要”即不要提那些正在审理的案件的建议、不要提群众代转的建议、不要把提议案的内容又作为建议提出来、不要在给人大工作提建议时写领导人名字或人大机关某部门的名称、不要直接以人大代表的名义给党委及其所属部门提出需要办理的书面建议、涉及本单位的事情和职工的问题不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