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阔、郭明熙,党组成员王金灿带领部分新郑市人大机关委室主任组成调研组,对该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以下简称“三馆”)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新郑市博物馆新建库房工地、文化馆维修改造的“三厅五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等实地查看,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了“三馆”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通过听取汇报、详细座谈、深入实地等调研形式,全面了解了目前该市“三馆”建设工作的具体情况。
新郑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分别始建于1974年、1994年、1997年,都有几十年的建馆历史,也都先后从2009年元月陆续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接纳观众逐年增加,已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服务载体。近年来,新郑市全面落实上级关于“三馆”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文化艺术交流,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也获得了上级的多项殊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认为,新郑市“三馆”建设工作目前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紧张,资金来源匮乏,保障体系不完善。 二是文化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缺乏对现有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三馆”建设的发展。同时建议新郑市政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保证良性运行。按照“三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实际工作运转需要,通过对“三馆”各项运行成本的评估和测算,加大对“三馆”经费的投入,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关于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建议政府把新馆立项工作纳入新郑市“十二五”整体规划中,尽早立项、开工建设。三是畅通人才引进机制,保障专业人才不断层。建议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符合文化人才特点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三馆”业务工作开展。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三馆”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