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开展社区矫正 维护社会稳定

--金水区人大常委会视察社区矫正工作

时间:2014/6/18 来源:金水区人大

  6月12日上午,金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及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14人,对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实地查看了文化路司法所、东风路司法所、丰庆路司法所及东风路街道办事处明天花园社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观摩了社区矫正工作监控平台演示,查阅了社区矫正档案材料。之后,视察组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区政府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座谈交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自2012年4月份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按照“衔接好、监管好、引导好”的工作思路,注重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工作流程中的法律文书送达、接收登记、建档、管理、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程序,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对报到、定期报告、外出请假、迁居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详尽规定,明确各项奖惩措施的实施程序。二是强化管理教育。实行社区矫正人员衔接统一化、矫正方案个性化、日常管理动态化、资料登记规范化、矫正学习专题化、思想汇报制度化、社区服务特色化“七化”管理模式,引入家庭帮教工作等办法,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促进其自身改造转化,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和效果。三是搭建矫正工作新平台。建立区、街道两级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全区在册矫正人员落实“GPS”手机定位。根据社区矫正分级管理相关规定,确定管理重点,按照“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管理级别分类监管,实现管理效率化。截止今年5月底,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511人,解除矫正268人,在矫人员243人,其中缓刑217人,管制1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21人,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373次,无一人重新犯罪,没有发生一起脱管、漏管事件。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委领导先后到金水区调研、视察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视察组建议:
  一是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区矫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矫正舆论环境。
  二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工作。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认真执行国家刑罚相关实施,突出抓好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罚、解矫等六个监督管理环节,强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充分应用手机定位、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矫正人员实施监管,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水平。积极创新监督管理机制,丰富社区矫正工作内容,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开展社区矫正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协调就业指导,使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三是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等部门的协调沟通,依法慎重做好对拟用适用社区矫正的调查评估,确保非监禁刑罚的准确应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工作衔接,避免漏管、脱管现象的发生,共同做好矫正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增加人员编制,不断充实矫正工作力量,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到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区矫正队伍。
  五是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调研。认真总结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我区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