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军生、孙阔、郭明熙带领农工委及部分农业代表专业活动组成员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到郑州登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露地蔬菜种植基地、河南国信农业有限公司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新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其建设、生产及销售等情况,并观看了农业示范区整体建设规划。副市长康红阳陪同调研。
调研组对新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表示满意。今年以来,新郑市围绕“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结合自身资源、区位、产业特点,高起点规划编制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新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示范区招商引资活动。截止目前,北部示范区已招引河南高发公司、庞农公司、日新公司、大地果商贸公司、华安公司、嘉田公司、好想你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入驻,土地流转3万多亩。南部示范区已入驻企业、合作社20多家,土地流转6万多亩,已建成翠绿无公害供港蔬菜园、登峰供港蔬菜园、君丰供港蔬菜园、国信设施农业产业园、绿源花卉苗木种植园、农乐瓜果采摘园等特色优种园区10多个。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新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依托大都市,服务大都市,与大都市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的农业产业,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形式单一,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休闲农业停留在单纯依靠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初级阶段,没有挖掘出与之相匹配的景观文化。精品农业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上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产品出来后,没有相关认证,缺乏市场竞争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研组建议:一要加快示范区建设速度,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依托重点项目,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速度,使新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早日成规模、出形象、显成效。二要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新郑市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适应城市需求;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使设施农业向工厂化方向迈进。三要加强农业与新郑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要通过文化、节日等方式打造品牌,特别要靠绿色文化打造品牌,用文化进行包装和宣传农产品。四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绿色、低碳、健康特征的生态有机农业。全面扩大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认证,商标注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保农产品优质供给。五要强化信息沟通,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创新丰富农业科技推广形式,提高农民参与度,增强推广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