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环保局局长关于贯彻执行《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情况的报告。上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为国、副主任张振威、张旭华、李华道、马丽出席会议,上街区政府副区长王振慧列席会议。
近年来,上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注重面源结合,多措并举,统筹管理,在控制燃煤总量、机动车尾气排放,遏制扬尘污染,增加生态容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使上街区空气环境质量与郑州市平均水平持平,在全市9区和五县市综合排名第六,污染减排目标提前完成,无燃煤区超市定目标提前完成。上街区十二五生态建设规划和生态区建设规划完成较好,上街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为推进上街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工作落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完善机制。根据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了上街区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公安、交通、城管、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机制。(二)提高门槛,注重源头。一是在项目审批时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把好建设项目的“环保第一审批关”。近年来,因选址不当调整否决项目3个,否决高污染高耗能项目2个。二是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电力和水泥行业烟气提标治理工作,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总量削减任务。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目前正逐步实现集中供气、供热和污染源集中治理,加快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速度,有效减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三)多措并举,统筹管理。一是控制燃煤总量。去年以来,上街区共拆改燃煤锅炉59台345.46蒸吨,发放奖补资金550余万元。燃煤锅炉整治及无燃煤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控制机动车污染。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建立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执行机动车黄绿标制度,加快淘汰黄标车。截至目前,上街区公务黄标车已全部淘汰,现有社会营运黄标车淘汰4辆。三是遏制扬尘污染。通过督查、联合执法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对建筑工地、道路遗撒、道路交通等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扬尘污染的目标。同时积极做好市区街面保洁工作,有效地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四是加快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增加环境容量。以建设生态上街为目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村镇绿化、生态廊道、城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林业生态村、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重点林业工程。现上街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15.92万m²。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社区)8个,市级生态文明村(社区)11个。
在审议报告时,上街区人大常委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辖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仍不容乐观,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其主要问题:一是减排压力和市场增量的矛盾问题;二是执法力度不够,造成违法成本过低;三是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与市民的期望值悬殊较大。
对今后的工作,上街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政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意识,做好依法行政。要强化法制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条例的主动性、自觉性;要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让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要细化责任,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工作氛围。(二)强化治理,推动转型升级。要以点带面,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地区环境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要以标联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保条例,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要以监促转,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勇于担当,善于动真碰硬。上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执法合力;要严厉打击、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企业,对监管缺失、执法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进行查处;要严格监管,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执法,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四)固化常控,完善长效机制。要健全体制,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监控体系,加强大气污染监测机构建设;要探索机制,积极推进执法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制度,完善风险评估、防控预警机制,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强奖惩,制定奖惩政策,综合施策,突出治理重点,强化专项治理,大力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和法治保障。
最后,周为国强调:上街区政府和区环保局要围绕“天更蓝、月更明、水更绿”的目标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加大依法治污力度,提高治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重点污染源重点治理,打好治污的攻坚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