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履行职责的法定要求,更是巩固政权、坚持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本质要求。人大代表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突破、新作为,就应着力于通过“三个转变”,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首先,着力于从单纯性组织安排向自觉行动转变。要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令群众满意、代表满意,就应通过有效措施,使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时由从单纯性组织安排向代表自觉行动转变。一是加强对代表的培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要使代表具备为民的情怀、法治的理念、监督的勇气,就应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代表知情知政视野,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使代表联系群众更主动、更紧密。二是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规范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活动。要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公示制度,增强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建立代表联系群众考核机制,确保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到实效;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代表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搭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和载体,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要建立代表活动之家,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场所,方便代表联系人民群众;要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代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呼声;要成立代表专业活动小组,针对“一府两院”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反映民意。同时,要为代表活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经费保障和权利保障,为代表创造一个能说话、敢说话的良好环境氛围。
其次,着力于从单纯性感情联络向解决民生问题转变。作为人大代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群众观念、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冷暖,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落实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并使联系收到实效,人大代表就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做群众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想干什么、愿望是什么,尤其是民生问题及解决办法。当前,食品安全、入托上学难、病难看看不起、道路拥堵等“四难”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新出现的拆迁安置、就业保障、农村养老、留守儿童等民生问题尤显突出,亟待解决。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时,应以推动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最后,着力于从单纯性建言献策向主动带头表率转变。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能促使党的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更能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很大作用。新时期、新阶段,人大代表不仅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要发挥好带头表率带头作用,特别是对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定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宣传,带着群众去落实,通过人大代表的影响力、感召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干事,时时处处在群众中起带头表率作用,提高代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