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阔带领农工委人员先后到河南冠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郑基地、河南翠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郑基地、河南大地果商贸公司新郑基地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工作汇报、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现代农业建设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新郑市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技信息装备农业,不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高标准规划实施了“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和“红枣产业示范区”三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三大示范区已入驻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48家,完成投资23.8亿元,建成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园区30多个,初步实现了“一园一特色”、“一园一景观”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今年1月份,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新郑市农村土地流转达15.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1%,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3万份,涉及农户3.4万户。土地流转呈现方式多样化、地域广泛化、对象多元化、连片规模化等特点。
调研组对现代农业建设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协调机制,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代农业建设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土地流转后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个别地块处于半荒芜状态;四是土地流转后村庄拆迁或附属物清除不到位,影响个别入驻涉农企业规划,项目建设无法正常开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建议:
一要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成立现代农业建设管委会,负责项目规划洽谈、引进、落地、管理、推广,负责协调解决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二要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北部特色示范区已开工项目建设,提升南部优种示范区建设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
三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土地流转监督管理与指导服务,建立土地流转监测制度,严格实施土地流转合同制,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盘活农村资源、生产要素,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根据入驻涉农企业项目规划,相关乡镇、村委会要积极配合,采取必要措施推进村庄拆迁,清除附属物,确保项目建设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