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促进法律落实 保护“地球之肾”

——中牟县人大常委会对黄河湿地保护工作进行视察

时间:2015/9/17 来源:中牟县人大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全面了解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8月中旬,中牟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该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进行视察。听取了林业部门负责人关于该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黄河湿地南仁段、雁鸣湖湿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视察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序开发、农业开垦、乱捕滥猎等破坏湿地现象仍有发生;保护区基础设施落后,管护力量薄弱,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和湿地生态退化,湿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对此,视察组建议中牟县政府及有关部门:
  一要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时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划定开发红线,对湿地保护区内的各类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行为,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机制,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建设项目和进行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二要逐步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区规划范围的乡镇和村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尽快实施“退耕还湿”,对因“退耕还湿”和野生动物保护而遭受损失的群众给予合理的补偿,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湿地面积扩大和生态修复。
  三要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对湿地实行分类保护,对于一般湿地,要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防止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功能退化;对于黄河滩区和雁鸣湖等重要湿地,要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积极规划建设并申请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黄河湿地保护管理站,修建巡护道路和栈道,配置巡护、观测、疫源疫病检测、动物救助等所需设备;增加编制,充实湿地管理队伍,满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需要。
  五要严格依法监管。及时组织对《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加强巡护监管,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对破坏湿地生态、侵占湿地和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和湿地生态。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