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副主任杨流的带领下,对新郑市的征地拆迁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首先到梨河镇七里堂社区、和庄镇河赵社区、新区力上置业项目区、华商汇项目区、华南城项目区等处进行了现场查看,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新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征地拆迁工作进展情况。
2015年,新郑市征地拆迁工作在思路上求创新,在政策上求突破,在办法上求拓展,在效果上求惠民,推行了“阳光征地”、“和谐征地”。其主要做法:一是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征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征收土地,切实做到告知、组织听证、调查结果共同确认等环节公开、透明;二是认真落实“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将征收土地通告、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及公告下发公示,并指导监督乡镇登记造册,确保被征地农民补偿费拨付到位;三是设立“征地信息”网上专栏。主动公开征地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主动公开拟征收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等,便于被征地农民知情和接受;四是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结合各乡(镇)办实际,除了货币安置、社保安置外,优先进行农业安置,确保征地后维持基本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截止目前,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16个批次,面积共计6449亩,为华南城、华商汇、正商置业、第二社区、北大附中、凤台苑、具茨山社区等一大批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实现了依法征地、以情征地、文明征地。
调研组对征地拆迁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补偿标准与安置问题仍是影响征地拆迁工作的两大要素。补偿标准难以满足被征迁群众的要求,被征迁群众的安置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征迁工作的进展。二是征地诉讼程序中缺少征地裁决程序。我国没有相对独立的土地征用法律,征用土地的审批权、仲裁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不利于裁决的公正和公平。三是政策实际操作中问题较多。土地未批先建、批而未征等现象时有发生;国有土地出让时因地上附属物拆迁不到位,不能净地出让,造成交地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广泛宣传,营造和谐征地氛围。采取张榜公布、编制小册子、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最终让群众明白支持征地拆迁就是支持国家建设,就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让群众都清楚征地拆迁工作流程,补偿安置政策及标准。
二要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一方面,在提高补偿标准的同时,还应积极实行多元化的安置方式,推行养老保障、医保、社会保险等多种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失地农民培训,鼓励失地农民通过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三要多部门联动,破解征地拆迁成本增加的难题。征地手续办理的周期长、相关部门协调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征地成本增加。政府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解决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大限度降低征地拆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