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畜牧业发展及疾病防控情况

时间:2015/12/28 来源:新郑市人大

  12月22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副主任孙阔的带领下,对畜牧业发展及疾病防控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首先听取新郑市畜牧局负责人关于畜牧业发展及疾病防控情况汇报,然后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畜牧业发展及疾病防控情况。
  2015年,新郑市以发展畜牧养殖基地、拓展畜牧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为重点,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畜牧业平稳、持续、有效发展。年初,被国家定为生猪调出大县(市),被河南省定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5个试点县之一。在畜牧养殖方面,截至12月份,新郑市畜禽养殖总量达2346万头(只),其中,禽类饲养量达2227万只,猪饲养量达72万头,羊饲养量达7.66万只,牛饲养量达3.36万头,其它35.9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5万吨、4.4万吨和2.1万吨,现有畜牧龙头企业33家,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在疾病防控方面,按照农业部、省、郑州市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层动物防疫队伍,通过面试和现场技能操作的综合考核,新郑市共录用了90名动物防疫员。完善了应急预案,制定了详细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年共免疫禽类1210万羽,猪39.2万头,牛2.61万头,羊5.37万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动态100%,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调研组对新郑市畜牧业发展及疾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畜牧养殖产业布局不合理,随着北部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北部养殖业受到很大冲击,饲养场地受限,急需向南北转移;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低,队伍老化严重。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任务量大,劳动补助不能保证防疫员专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年轻有技术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加入到村级防疫队伍中去,造成防疫队伍老化严重;三是乡镇畜牧中心站办公场地、防疫设施挪用严重,个别乡镇甚至把整个畜牧中心站全部挪作它用,不能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四是部分中小型养殖户防控意识淡薄,部分中小型养殖户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依托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资源,引导和扶持畜牧养殖中心向南转移,发挥畜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
  二要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加强防疫队伍培训,调整年龄结构,确保队伍稳定和专业化、年轻化。
  三要协调完善乡镇畜牧中心站建设,严禁被挪用占用,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四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科学引导,提高养殖户自觉主动接受重大动物疫病免疫。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