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生态水系建设情况

时间:2017/12/1 来源:新郑市人大

  近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阔带领调研组对生态水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黄水河郑风苑河段生态治污工程现场、双洎河双龙坝建设工地、双洎河西关桥深度清淤处实地查看,并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生态水系建设情况汇报,详细了解生态水系规划、投资、建设、管理情况。
  近年来,新郑市围绕“河畅、水清、岸绿、安全、循环”的生态水系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谋划实施了一批水系景观、河道治理、治污清淤、引调蓄水等重点工程,推行河长制,生态水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科学规划,谋划全域水系建设。按照“上游突出涵养水源、中游实行库河调蓄、下游建设生态湿地”的治水思路,科学谋划了双洎河综合治理、观音寺大型调蓄水库、城区河湖贯通等一批重大水利支撑项目。二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生态水系建设。投资3150万元,完成郑风苑临河景观及轩辕湖湿地文化园后续景观提升工程;社会投资2.6亿元,建设龙湖镇七里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投资8000万元,建设中心城区暖泉河公园;投资7450万元,实施双洎河双龙坝建设;投资3998万元,实施双洎河胡垌至贾梁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1415万元,实施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投资175万元,完成新蛮子营、苗家沟、安子窝、黄岗、青岗庙等小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工程;投资100万元,实施具茨山水保治理项目。三是突出重点,加大水污染治理。投资4300万元,实施黄水河郑风苑河段生态治污工程;投资1300万元,完成双洎河南关桥段清淤任务;投资1000万元,实施黄水河下游深度清淤工程;投资514万元,集中整治城区河道。狠抓水环境整治,封堵排污口17处,铺设纳污管网22.1公里,清运河道垃圾积存点81处,清理河道周边养殖场369处,排查出黑臭水体6处。四是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水系长效管护。在全市推行河长制,制定了河长会议、考核问责、信息共享、河长巡查等8项制度,将生态水系运行管护纳入河长制督考重要内容。
 

  调研组对生态水系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污水处理能力滞后。现有纳污管网不完善,致使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河道,造成部分河道淤泥、污物等淤积严重,黑臭水体时有出现,影响河道行洪、水面美观、市民生活。二是河道治理难度加大。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前置条件多,项目审批程序严,违法建设物拆迁难,附属物赔偿高,加大了河道治理协调难度。三是管护机制不健全。推行河长制任务艰巨,随着已治理河道水面及岸地景观绿化设施的扩大和增加,河道管护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优化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结合当前水资源匮乏实际情况,对生态水系建设工作进一步科学规划,谋划一批水源应急、河道清淤、河湖贯通等建设项目,并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三级规划。
  二要加大河道治污力度。结合当前实际,要以完善铺设纳污管网,截污治污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域内河流清洁行动,强化源头治理,提高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河道两侧违法建设清理及河道排污处罚力度。
  三要完善河道管护机制。生态水系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要积极完善建立健全河长制长效管护机制,将生态水系运行管护纳入河长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河长制管护存在的问题。
  四要加快生态水系建设进度。积极解决生态水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时间节点,狠抓项目进度,做到规划项目抓实施,在建项目抓推进,竣工项目抓验收,又好又快、保质保量完成生态水系建设任务。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