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阳春三月,是谋划全年、播种希望的季节,站在新起点,眺望前方,怎么干、怎么走?年初,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班子领导响亮提出了“头雁引领”工程,在为党督政、为民用权时,应该也必须要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并用以身作则学在前、身先士卒闯在头、勇于担当做在先的行动,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干部积极主动参加和融入到全区发展、作提升、主动服务中去,为区域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想在前,干在先,开好局
“与惠济生态发展定位合拍的意向企业,招商进展到哪一步了?”“项目动工中还有那些困难?”“建筑土方外运是否解决了?”“学校建设标准是不是擦最低线?生均面积是否达标够用?”“文化旅游项目不单讲景点,还要讲文化,要考虑怎样把人吸引来、留得住。”这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县级干部深入一线问政、督政、支政的场景。
自身硬气才有公信力,以身作则才有感召力。惠济区人大自我加压开好局,在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前,做好功课,想在前,干在先,比监督单位更操心、更实干,充分行使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年后上班第一事,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县级领导就想在先,干在前,集体谋划2018年度工作,在主动对接区委重点工作后,调整充实人大工作要点,看齐思想,紧跟任务,更加科学地安排和开展各项监督,使监督监到痛点处,支持支到点子上,奋力为党委的决策和人大常委会审议提供有力支持。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惠济区委明确全区重点项目(工作)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县级干部都撸起袖子,不当坐机关、听汇报的“守长”,以抓项目为着力点,纷纷到所联系的镇(街道)、“四个片区”共计13个项目,跑现场、看进展、问情况。这些现场有的是新建项目的围挡地,有的是已动工的塔吊场,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每个项目都走到、看到、问到,用紧锣密鼓的行动、积极作为的干劲,为区域发展提档加油。
以“全天在线”点燃奋斗的激情
了解情况只是“前奏”,查一查存在问题、刨一刨问题根源、找一找破题妙法才是“重头戏”。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令经验丰富、专业熟稔的局长们都棘手的,如何比这些人水平更高,对症下药,给出破题良方?不光得有一颗担当的“红心”,还得有击碎问题铁壁的“重拳”,而这更考验的是深入一线的腿力和高瞻远瞩的智谋。
“没有下一番功夫学习钻研,没有10次8次基层调研,没有心、身在项目现场安营扎寨,好办法是不会蹦出来的。你糊弄工作,工作也糊弄你,弄不好还让老百姓戳脊梁骨。”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雅伟的话虽朴素却力道十足,其中蕴含着“学”“敬”“勤”,令机关同志深思笃行。
为充分履职,更为作好表率,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班子领导,以“全天在线”的状态,点燃奋斗的激情。有的在学习最新的政策和部门专业知识时,怕光靠脑子记不牢、学不深,就用笔记下来、手机录下来,反复学习、反复琢磨,不当政策“盲人”,更不当业务上的“门外汉”;有的掐着日子想法设法为党奉献、为人民服务,“我还有3年退,抛去节假日,能干事的日子不多了,时不我待,得加油干,得为百姓多办些实实在在的利好事。”
为使担当干事不鹜于虚声,惠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冲锋一线,亲自牵头研究布置,参与重大项目的洽谈、引进,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包抓干部、一套专人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体领导干部都甘当“店小二”,为惠济发展提供“五星级”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留得住、发展好。
带动初见效
“3月15日,大风,微信朋友圈都是路牌、垃圾箱、行道树被刮倒的照片,领导们又下镇办了,这次不光是跟进项目,还跟进大风天的施工安全。领导们都挑大梁、走前头,这么操心、能干,我这小兵,压力很大,得奋力跑呀,要不,可能连领导们的脚后跟都撵不上了。”这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小张的工作日记中的一段,也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头雁引领”工程见效的有力印证。
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县级干部干在先、走在头,当好表率,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积极进取的面貌,更是人大干部的光照。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全体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操心、干事、奋斗成了新常态。上班少了掐点来,多了比谁来得早、走得晚,比谁干活多、亮点多;工作拖沓敷衍的少了,紧张起来争分夺秒赶活的多了;就连业务大练兵时,同事们也是暗暗的较着劲,看谁的业务熟、知识面广。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班子领导的火热干劲,赢得区委书记黄钫的高度认可,并专门作出批示,称赞区人大领导落实区委决策坚决、行动迅速、要求明确。
花开元自要春风。我们期待惠济人大这股锐意进取、精进不止的春风,能让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倍增,脸上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