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起点致力新作为

——惠济区人大抓阵地建设,全方位提升代表工作

时间:2018/5/25 来源:惠济区人大

  代表活动阵地犹如“议事厅”“连心桥”“充电站”,将人大基层工作机构、人大代表、选民群众相连,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人大机构与代表的密切联系度、影响着代表作用的发挥值、关系着选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评价度。惠济区人大非常重视代表活动阵地建设,致力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机关”建设要求,对原有“代表之家”提档升级,着力建设规范化的代表活动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基层国家政权,全力激发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建好“家”:“一门心思”提升“焕然一新”

  用心就会有创新。自2017年开始,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就将人大代表活动阵地提升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各镇(街道)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九有”标准,绞尽脑汁想、竭尽全力干,从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氛围营造、建章立制、资料上墙、活动开展等着手,提升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标准。
  “代表活动阵地,接待室、阅览室、履职讲堂等一应俱全,近40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选民来的多些,也能接待下!”“不光代表之家建的标准高,连走廊都利用上,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展概述,有我区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情况,即使对人大一无所知,也都能明白人大的职能。”
  5月9日,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对辖区各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提升工作检查验收。这是验收现场,代表们的所感所言。验收实行全覆盖,对辖区2镇6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逐个看、逐项查,整体来看,“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且成效明显,亮点频出,呈现“一家一特色”的良好态势。
  新阵地瞄准新目标。担负“两个机关”建设新使命、开启地方人大工作新征程是惠济区这届人大常委会的新目标,代表活动阵地提升工作亦如是。各镇(街道)在原有“人大代表之家”专用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通过一室多能集约利用、开辟专属办公地等方式,以不低于4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进行建设,面积上充分保障,环境上精美优化,全力打造标准化的办公场所,为代表们学习交流、联系群众、履职尽责、沟通议事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如人大迎宾路街道工委设立“三室一讲堂”,即“代表之家”室、阅览室、健身室、履职讲堂,总面积达400平方,代表活动有场地、接待选民有房间。如人大刘寨街道工委将原先斑驳起皮的房体改造粉刷,制作醒目标识标牌,建设人大活动阵地的“美好家”。
  新制度形成新规范。各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秉承“凡人大活动都要于法有据”的指导思想,将制度建设作为人大阵地软件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体系。每个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结合辖区发展实际、代表情况,集中明细了基层人大工作机构和代表的职责,规范了联系选民、服务代表、监督等工作流程,健全了“代表之家”活动制度、联系代表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向选民述职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代表登记表、考勤表、履职记录簿、接待及处理选民反映的意见记录等专套代表履职档案,进一步强化基层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目前,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履职,成为各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新常态。
  新配备打造新状态。一是配全配齐设施,提升“战斗力”。各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内悬挂了国徽,添置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图书、桌椅等办公物品;开辟了阅览处,宪法、代表法、监督法、中国人大、人大建设、惠济人大工作等书籍、简报一应俱全,时刻满足代表、工作人员、群众的“充电”需求。二是调优配强人员,形成工作专班。各镇(街道)均单独成立了人大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属办公室,配备1-2专职工作人员,并指定了兼职协助员,保障人大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三是实行资料“三上墙”,提升透明度。如江山路街道将代表信息、人大制度、年度计划上墙,时时见、常常看,一为督促自身奋进,二为接受各界监督,在依法依规、高质高效中开展工作、树立形象。
  新宣传营造新氛围。一是利用一切空间,营造浓厚氛围。除设置专门的代表活动室、阅览处外,各镇(街道)人大工委借助楼梯间、走廊、墙体、宣传栏等一切可利用空间,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宣传人大成就,激发代表履职的荣誉感、自豪感、积极性。二是采取新技术,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摒弃一次性、造价高、不可重复利用的亚克力等版面,采取PVC静电吸附、磁铁吸附等循环利用新技术,使人大宣传更低成本、更便捷的与时俱进。三是功能分区,主题鲜明形成新效应。如迎宾路街道人大工委建立了简洁大气、庄重典雅、布置风格统一、主题鲜明的“人大代表之家”,区域划分明确,外景走廊充分利用,室内布局合理,内容全面丰富,阵地建设颇具宣传效应。如长兴路街道人大工委立足现有条件,将人大工委阵地建设和代表活动阵地双结合,打造了布局规范、整洁美观、温馨大方的“代表之家”活动室。

用好“家”:“两听机制”激发“两个作用”

  新建设有了新提升,新起点致力新作为。“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代表活动阵地的重要载体,“建好家”后,更要“管好家”,引导选民“找到家”说说“心里话”,联系代表“常回家”听听“真心话”。对如何用好“家”,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提出明确方向:建立“两听机制”激发“两个作用”,用好阵地、联系好代表,服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
  “两听机制”,即代表听群众说意愿、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听代表说民意。在说中畅通民意诉求反映渠道,让群众找到“知心人”,说出“堵心事”“难为事”,使人大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在听中收集民情,去粗取精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并推动问题解决。
  “两听机制”是对代表本职责任的再明确。代表担负的是选民的信赖、群众的重托。一要为群众解惑答疑。讲解国家方针政策、区域发展定位,推动区域决策部署顺利进行,起到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二要为群众代言民情。要到一线收集民情,二次加工提炼民意,三思后行梳理归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敷衍塞责,不应付了事,要敢于为群众讲真话、道实情,要善于为群众提建议。
  “两听机制”是对基层人大机构功能再强调。要求基层镇街道人大机构在管理、服务代表上双管齐下。一方面管理好代表。加强代表初选、届中、特定专题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代表素养,规范代表行为,打造公道正派、风清气正、担当为民的代表队伍,在选民中树立有威望、能托付、可交心的人大形象。另一方面服务好代表,让代表对履职有信心。通过“人大代表之家”,将代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到党委或政府,让代表们切实感到反映的民情得到重视,有跟进、有推动、有落实,能看到新成效、给选民有交代,深度感知到身为代表的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
  “两个作用”,即发挥代表联系选民替民代言、利用特长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密切选民,当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代言”是间接的,但必须建立在直接的基础上,代表要直接与选民接触,直面选区选民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才能准确反映公众诉求,为更多的群众解决更多的问题,竭尽全力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在为选民代表中,忌言个人村组、企业的私事,避免成为一部分狭小范围或某一单位利益的“新闻发言人”,要作广大群众的“代言人”,只说百姓公事公利。二是利用特长,当群众的“服务员”。代表要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特长,并与人大工作平台、代表活动之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人大代表履职讲堂等方式,定期为选民群众开展公益服务,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如司法界代表可到社区、村组,宣讲拆迁安置、两委换届、非法传销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化解问题于萌芽状态。金融界代表可就预防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开展公益讲座;党政机关代表可及时向选民传达最新的国家惠民政策、致富方略;教育、卫生等界代表可开展科普宣传。等等。
  现在,在惠济区“代表之家”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里被解题解惑,被收集、反映、解决。代表工作更有组织性、更接地气,代表也更有归属感、责任感,为民代表、替民监督的意识更强,代表争当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已成为一种惠济新风尚。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