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次会议

时间:2018/5/28 来源:新郑市人大

  近日,新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共27人出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周建超、市法院院长魏磊、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广建及3名特邀基层人大代表、政府办、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等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和《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了《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局部地块调整方案》,听取了市国土局、安监局和供电公司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以上3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建议:一要明确目标,强化规划。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修编好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生态性、特色性,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实施中,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同时要强化监管,注重实效和可持续发展。二要做实产业,强化保障。要立足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自然、田园、人文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电商、娱乐等产业,壮大村级经济。要通过“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带动经济发展,强村富民,实现乡村建设与产业推进的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三要体现特色,优化环境。要围绕“美丽”二字,有效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文化遗址等各类乡土资源,要留存好乡风民俗,加强对历史文化、人居文化、传统文化的系统发掘、整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形成“一村一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巩固提升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及环境卫生、污水治理、垃圾分级处理等整治成果,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品位。四要突出主体,宣传引导。要进一步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理顺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是农村,要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推进发展。政府要继续发挥好主导作用,尊重农村自身的发展规律,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事关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民生。要始终把教育摆在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作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优先发展的重点,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均衡发展,推进全市教育资源优质化、内涵化、信息化、品牌化,科学制定并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着力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建议: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按照《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管理条例》,在新建社区和旧城改造中,必须规划、预留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并与开放或改造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二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办事效率。为确保新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彻底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成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学校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三要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布局规划,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资金预算和年度需求计划,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如期举行。
  会议还依法依程序任免了市检察院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