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近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俊杰带领由部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全市养老工作进行视察。视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庄镇敬老院、孟庄镇双唐社区托老站、新村镇常青树养老院、市中心养老院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全市养老工作现状,并听取各养老机构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新郑市政府积极完善城乡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在完善城乡养老服务方面,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规定全部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应范围,落实救助标准增长机制,并根据个人自理程度,每人每月加发172元、430元、1030元不等护理补贴。发放高龄津贴,确保全市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及时领取到每月100元、200元、500元的补贴资金。在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方面,筹措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了综合性的社会福利中心、市中心养老院、新建路敬老院,改建了观音寺、和庄等11所敬老院。改建后的敬老院内部环境、设施、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就餐、娱乐、康复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采用民政牵头、乡村承办、市财政补贴的办法,建成了40多家社区托老站,建成的托老站兼具吃、住、玩、学、健等多项功能,可无偿或低偿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在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方面,按照新建养老机构每床补助3000元、改扩建每床位补助1500元、入住每人月补助200元的标准,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截至2017年底,已批准设立民办养老机构6家,增加床位575张,收住人员365人,落实资金补贴200万元。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办养老机构,设置老年人护理院、康复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对于已建成的养老机构,通过设立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为最需要进入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推动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融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免费体检。
视察组对全市养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养老床位有效供给不足,类型结构不尽合理;养老服务多元化投资机制还没有形成;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提出意见建议,王俊杰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市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补足短板之处,加快完成福利设施规划编制,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增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要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养老照料护理水平;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富有新郑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