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指出的不够尖锐、不够一针见血,要么是前期调研不到位,要么是碍于情面有所保留!”惠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视察中,不留情面的将调查研究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摆在台面上……
在代表履职工作开展日益频繁、代表主体作用日益彰显的今天,一些关于调查研究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的苗头问题也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部分代表看问题切不中要害,监督工作主意不真,提出的意见建议不痛不痒……为从根本上消除破解这一现象,惠济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转变作风,按照习总书记指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领会“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精神内涵,在人大系统掀起了一场“调查研究”浪潮,为人大常委会提升工作质效注入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贴近生活听——社情民意“听得清”
人民,是人大工作服务的主体,人大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且清楚认识到,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的一线,扎实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才能真正掌握人民需要什么,人民期盼什么,才能有导向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人大监督工作,才能找准、走好“人大路子”。
在今年5月份的“人大代表之家”创建验收工作中,人大常委会领导首次提出了“两听两说”,即“让代表把群众的声音说出来,让乡镇(街道)把代表的声音说出来”。强调人大代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基层人大的代表阵地建设,利用“人大代表接待室”、“人大代表大讲堂”、“代表活动日”等各种代表履职活动,丰富了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形式,增加了代表与选民的双向互动渠道,在代表与百姓话家常、解难题的过程中,增进了群干关系,加强了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的了解民情,反映民愿,集中民意,为调查研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真正做到为民行权,替民代言,强化基层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今年5月,人大常委会精心策划、反复酝酿,聚焦“放管服”改革,成功开展了首次“代表问政”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民意测评等论证、准备工作,科学选题,集中把人民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面对面”现场问话的形式,让代表说出人民的诉求,让政府听到人民的声音,助推“最多跑一趟”、“一口受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群众期盼得到有效落实,给辖区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贴近现场看——问题症结“看得明”
“来现场,看的就是问题!”人大常委会在例次的视察调研中,强调要全面了解研究对象,杜绝形式主义的“经典”调研线路,采取“广泛撒网、重点捞补”的方式,完整深入了解调研对象全貌,同时选取最具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最优、最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干工作要脚踏实地,现场走三遍,问题自然就发现了,办法也想到了”,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雅伟说道。在开展工作遇到瓶颈、迷失方向时,“调查研究”才是最好的老师,坐在办公室里想想都是困难,走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在今年4到7月份的两个专项执法检查中,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大街小巷,针对商户、居民、代表等不同群体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227份,梳理各类意见建议62条,多层次、多角度展开了基础调研资料搜集工作,在一遍遍的走访询问中看到实情、听到实话、办成实事,用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贴近工作学——人大知识“学的透”
“要不断学习提升,不能被监督部门牵着鼻子走。”调查研究是人大机关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每一位人大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调研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能否用好监督这把“利刃”。一方面,常委会注重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履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从而帮助代表提高调研水平,提升调研能力。三届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了全体新当选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集中履职培训,累计学习达到101学时,同时完善制度,明确要求扩大代表对调研、视察等工作的参与面、参与度,在各种调研活动中锤炼代表工作作风,增强代表履职本领,真把监督作用发挥到实处;另一方面,机关内部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提升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参与人大工作的机关干部都具备开展好调查研究的能力。在每周二的机关学习例会上,《组织法》《监督法》《检察官法》等法律法规逐一学习,配合“业务大练兵”知识技能测试,为领导干部业务素质锻炼,调研基础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途径。
贴近监督干——调研成果“用得好”
调研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人大常委会积极将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到监督、决定、任免等日常工作中,使监督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决定重大事项更加科学、准确。
常委会在每次听取专项报告时都要一并听取调研报告,在每次视察工作时都要提前做好先期调研。通过扎实调研,发现问题在先,形成参考意见在先,将调研成果有效运用,为监督、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在“学校建设”方面,调研发现全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操场建设标准低、跑道长度短、地下空间利用不够”等问题,常委会认真编写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在审议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报告时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参考意见,得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认同。在会议最终形成的审议意见中,采纳了调研报告的建议,且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回应,现全区在建或拟建中小学规划已作出调整;再比如在议案建议督办中,发现还存在有议案建议“谁提谁办”的现象,交办问题反复“迂回”,落实效力不够,为此,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了相关的议案建议督办机制,让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更加清晰规范,办理成效更加明显。
如今,“无调研不审议,无调研不表决”已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常态。随着调查研究之风愈浓,与人大履职工作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形成了调研同工作无缝对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