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每月20日的“代表接待选民日”,在惠济区迎宾路街道工作的孙海峰、李铁矿、薛少卿等人大代表,早早便来到自己所在选区的代表工作站,敞开大门,迎接每位前来咨询和反映问题的群众。从社区环境治理到孩子就近上学,从解决“停车难”到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选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各式各样。面对群众诉求,有的代表当场电话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有的代表将问题认真记录在《履职记录本》上,并承诺多少个工作日内给群众答复。仅一个上午下来,几位人大代表共接待选民13人,登记问题8件,现场解答1件,转办职能部门办理8件……
在惠济区,像这样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各镇(街道)每月都要至少举行一次,2018年至今,已累计开展了320余场。全区每个镇(街道)建有一个“代表之家”,每个选区建有一个“代表工作站”,极大方便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百姓心声,让选民在家门口就能找人大代表“聊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姓会客厅”。
代表接待选民常态化。“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2017年以来,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九有”和“六有”标准,在全区8个镇(街道)建成了“人大代表之家”,并先后在39个选区建成了“代表工作站”,全区人大代表按选区进“家”入“站”,建立了每月接待选民制度,真正让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成为常态。大河路街道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的原则,激活街道辖区7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的代表工作站点。岗李村的人大代表工作站,利用“代表接待日”活动,把阵地变成听民声、汇民智、察民情、解民意的百姓“会客厅”,选民围绕安置房建设、道路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均被规范记录在《选民来访登记本》上,及时帮助化解群众反映问题,保证百姓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让辖区百姓想来、愿来、乐意来。两年来,惠济区各个代表之家和代表工作站共计接待选民约1040名。“有事儿找代表,没事儿拉家常”已经成了辖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大刘寨代表团接待选民座谈会
解决民生实事常态化。“为民行权,替民代言”,代表活动阵地助力代表善作善为,代表们发扬“马上就办”、“绝不怠慢”的工作作风,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困难。针对百姓反映的刘寨丰乐路106号院存在的私搭乱建、设施落后、环境脏乱问题,人大代表陈朝丽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筹措2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院落改造,使老旧微小区旧貌换新颜。不少代表还会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优势,服务选民、主动作为,人大代表戴红梅以近30年的幼教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利用迎宾路人大代表之家举办“代表履职讲堂”活动,为广大家长开展学前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深受好评。代表们还热心社会公益,帮助化解征迁难题,经常开展慰问走访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不胜枚举,他们用行动赢得信赖,靠真情打动百姓。可以说,人大代表之家已经成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站、化解矛盾的前哨战、履职学习的加油站。
加强代表管理常态化。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扎实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基础。代表之家和代表工作站有利于强化人大代表的监督和管理。依托代表活动阵地,区人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最新政策要求;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对镇(街道)“七站八所”等职能部门进行评议,监督和推动基层依法行政。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惠济区人大代表工作办法》《关于惠济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的意见》等多项制度措施,确保代表履职见人见事,代表考核有理有据。今年,区人大还将实行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点单式”参与,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力争将国家、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努力把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成为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进驻、线上线下结合的代表之家,切实让人民代表“深植人民”。

人大领导带队视察各镇(街道)代表之家建设情况
2019年4月上旬,惠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为辖区8个代表之家和39个代表工作站举行了隆重的挂牌和授牌仪式。此举既是对人大阵地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后续发挥站点作用、持续深化实践、稳步提档升级的鼓励与鞭策。下一步,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和代表阵地建设提质上下功夫,出实招。健全“两听两说”机制,通过听代表意见、听群众心声,转达人民诉求、反映代表意见;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两联一述”制度,开展集中“述职月”活动,组织进行现场观摩评议;量化指标,落实每位代表联系选民不少于50人次/年等。代表工作“常”且“长”,代表阵地建设一直在路上,2019年,代表阵地“2.0升级版”已全面上线,代表活动开展将更加丰富多彩!

区人大领导为人大代表之家授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