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活跃在黄河岸边的人大代表

时间:2019/11/6 来源:惠济区人大

  在惠济,有155名热衷于为百姓说话办事的“积极分子”,他们奔波忙碌在市井街头却多是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他们奋战在平凡岗位却总能回馈社会以不凡的成绩,他们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情却义不容辞为别人排忧解难……他们,都是寻常百姓,却更多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活跃在黄河岸边的“惠济区人大代表”。
 

提议案“大王”卢超
 

  2014年4月,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快提升国民素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议案》《关于扶持残疾人事业的议案》……
  2017年4月,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加快治理雾霾,建立长期机制,改善郑州市环境的议案》《关于严厉打击电信金融诈骗的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校园暴力的建议》……
  2018年9月,郑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议案》《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建成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建议》《关于落实中小企业减负扶持实体企业发展的议案》……
  2019年3月,惠济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议案》《关于加快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的议案》《关于加快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这些都只是惠济区人大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卢超提出议案和建议的“冰山一角”。他金灿灿的代表履历背后,是勇于奋斗、传播正能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史。卢超,自幼因小儿麻痹而导致右腿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艰苦创业,从一名豫东小县城的技术员,一路打拼成长为年产值过亿的企业老总。也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代表身份格外珍惜,更能够对普通百姓的苦辣酸甜感同身受。他总是拖着一条病腿,为商户百姓跑前忙后,解决难题、征求意见。每到年底,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接待访民、走访群众、征集建议,还专门开通了代表博客,借助网络平台,倾听百姓心声,解决群众难题。平日里,代表活动他几乎一次不落,无论是调研视察还是学习培训,眼神最专注、聆听最认真的人总是他。
 

  据统计,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卢超先后提出意见建议近200件,许多建议还被市区两级人大评为优秀“议案建议”,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比如:早在2005年,他便领衔提出了关于解决郑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被郑州市政府列入当年的十大民生实事,投资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有效缓解了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当被问到如何提出这么多优秀议案,帮百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时,他淡然的说,“多站到老百姓的角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大家需要什么,人大代表就去帮助解决什么。”
  卢超坚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事业之外,他还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助力脱贫攻坚。几年来,先后向慈善组织捐款捐物900多万元。他所经营的公司成立至今上缴国家税额上亿元,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1260人,安排残疾人就业创业800人,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2017年,他出资300万元,成立了“卢超助残济困基金”,用以救助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卢超表示,饮水思源,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一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加倍努力回馈社会,为民生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拥军“铁粉”贾玉辉
 

  贾玉辉代表拥有多重身份,他既是惠济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又是一名转业军人。怀着对部队的满腔热爱之情,他将自己的工作、履职和拥军爱民紧密结合,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国防事业,关注军地团结。贾玉辉所在的民安置业主导建成了惠济区最成功的安置区建设项目——毛庄旧村改造,还帮助解决了毛庄十几位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安排他们在民安公司从事保洁、安保、后勤等工作。
  在一次参与民政部门组织的走访慰问军属活动中,贾玉辉代表看到村民张增云老夫妇仍住在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里,墙体已多处裂缝、摇摇欲坠,家里更是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经了解,老夫妇家中独子在海南参军已23年,从18岁参军后六次荣立三等功,但由于部队纪律严明,逢年过节也很难回家一次。老人年迈,但始终表示,“坚决不给政府找麻烦,儿子参军戍边、报效祖国是我们的骄傲。”贾玉辉代表被眼前的场景和老人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也深感“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荣誉与称呼,更是一种责任和托付。“不能让为国建功的战士前方奉献还担心后方家人,更不能让把孩子交给国家、保卫国家的父母晚年受艰辛”。他第一时间向自己所在的集团公司报告了情况,表达了想为老人改善住房条件的想法。就这样,由政府牵头,慈善部门配合,民安集团负责建造的一栋洋房拔地而起。期间,贾玉辉代表利用自身资源,安排专业人员实地踏勘、精准测量;多次与老人沟通理想住房的愿景、需求;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在两日内提出三套完整的设计方案供老人选择;连夜定制板材,50天加班加点的施工建设。建成的房屋不但结实美观,内部家电装修也一应俱全。当戍边的战士在视频中看到父母开心地介绍新家新貌后,激动地说:“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贾代表拥军拥属的善行受到了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解放军报还给予了专题报到。
 

  贾玉辉代表表示,“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我要用我有限的力量多为军人及家属服务好、保障好,让保家卫国的战士官兵没有后顾之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军之心、拥军之情。”
 

社区“总理”陈朝丽 
 

  在刘寨街道粮运社区的楼院里,总能看到一个奔波的身影——区人大代表、粮运社区书记陈朝丽。她白天帮助社区老人解决午餐问题、排查社区安全隐患、组织清洁环境卫生,傍晚时分还出入居民家中协调化解邻里矛盾、协调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等,大大小小的社区琐事她全部包揽。她全情投入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书记牵头抓总、亲力亲为的率先垂范作用,带领工作人员一起,把社区工作打理的面面俱到,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社区“总理”。在她办理推动解决的众多实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一张门禁卡”的故事……
  故事的发生地——丰乐路106号院是“社区顽疾患者”,因为其楼院规模小,物业引入困难,多年来一直由居民自行管理,属于老旧微型小区,是无主管楼院。身为社区书记的陈朝丽代表在组织摸排社区情况后,对其管理秩序纷乱、邻里矛盾不断、安保措施不足、棚屋私搭乱建、电线违规拉扯等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对症下药,破解难题,还百姓一个宜居家园。在与办事处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并得到肯定支持后,陈朝丽代表通过召开居民大会的形式,多次向居民宣传政策法规,明确告知违建不受法律保护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对有抵触情绪的违建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说,同时通过找专人制作楼院改造效果图,让居民感受到小区改造确实是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从而打通了群众的“思想关”,得到了居民的拥护和认可。
 

  思想的“任脉”打通了,资金的“督脉”仍待解决,经过反复沟通,陈朝丽代表向上级申请到了20万元专项资金对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一个月的时间,违建棚屋、广告牌、杂物、飞线等彻底清除,院内墙壁走廊全面粉刷,电子门禁、电车充电桩全新配备,至此,106号院面貌焕然一新,人人手中,也都享有一张放心、舒心、贴心的“电子门禁卡”。
  故事简单又温情,但这就是在惠济区时常发生的事情。“社区工作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他们就会把你当成最信任的人。”谈起十几年社区工作感受,陈朝丽代表觉得与居民群众结下的相互信任的情意是最可贵的。陈朝丽代表还表示,“老旧小区事关民生,任重道远,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工作中闯出一条新路子,早日改变社区面貌。”
  这些活跃在黄河岸边的人们,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基层干部、普通村民,都肩负着“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他们承载着百姓期望、人民重托,同向而行,在“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解难题”的宽广大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