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以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强化“两个机关”建设,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以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代表联络站履职平台为载体,践行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扎牢联系群众之根基。
做好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路径,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新郑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对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履职活动进行量化规定:每名市人大代表联系原选区或所在单位、辖区群众3—5人,通过个别走访、书信和电话交流、接待来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每季度安排1到2次联系群众活动,向群众宣传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收集人民群众对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和督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人大代表每次联系群众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填写《新郑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情况登记表》,并交所在乡镇、街道人大,乡镇、街道人大每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汇总上报一次,对联系群众时发现的、属于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可以以建议批评意见方式提出,由代表工委按照程序转交有关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情况将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纳入代表履职信息库,作为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的重要依据。完善代表学习培训、述职评议、履职档案等配套制度,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开展评选优秀议案建议和优秀代表活动,激励代表履职有为、担当作为。
构建代表联系群众的多元平台。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全市13个乡镇、镇街全部建立了代表联络站、网上代表联络站等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人口多、地域面积大的乡镇,如:龙湖、辛店、郭店等镇建立多个代表联络站,将代表联络站建在村庄、社区,将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延伸到村居社区层面,实现代表联系工作全覆盖。代表联络站内《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人大代表联络站岗位职责》《人大代表述职制度》《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制度》等规章制度上墙。全市代表联络站实行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或人大联络员值班制度,做到正常开门办公、对外接待群众,有效解决了代表联系群众履职平合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代表履职实效,促进代表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2019年, 共建成代表联络站38个,入驻市乡两级代表894名,接待群众500余人数,提出合理化建议126条,调研40余次,观摩48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3件,化解矛盾纠纷105起,帮助政府调解信访案件239起。针对代表闭会期间联系群众不紧密不及时、代表管理监督不科学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方式,有效破解代表高质量履职难题,全面提升代表工作。
汇聚代表联系群众的温暖力量。创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把人大代表的履职行动化为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化活动和项目,拓展代表履职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促使人大代表自觉主动加大联系选民的频度和密度,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质量。通过代表“走、接、联、述”,即定期走访选民、定期接待选民、定期联系选民、代表联系帮扶低收人农户、代表为民办实事、代表收集社情民意为民代言、代表回原选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等活动的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全面展示了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联系群众、为民服务方面所作出的“代表行动、代表实践、代表声音”,践行了“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诺言。人大代表除了做好联系群众的“规定动作”外,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开展好一系列“创新动作”。一是开展宪法日宣传和接待选民活动。在12月4日这天,各级人大代表走上街头和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之中开展宪法和法律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依法守法的法治氛围。二是主动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在全市开展的脱贫攻坚战中,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主动联系1至3户低收人家庭,采取送技术、送项目、帮就业等形式,主动积极作为,为全市低收人农户如期实现脱贫作出应有贡献。三是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市乡两级人大代表牢记初心与使命,心系疫情防疫工作,迎难而上,与人民群众一道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医疗诊治、社区防疫、农村防控……代表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不同战线,与人民群众一起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