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俊杰,党组副书记王军、副主任郭明熙、王金灿、左建新、杨流、王海亮等领导带领人大机关各委科室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对国土绿化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到茨山路、观音寺镇十里铺村、城关乡敬楼村、西环路、中兴路等地,实地查看生态廊道建设及提升、乡村绿化、平原林网建设情况,并认真听取市林业主要负责人关于国土绿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新郑市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新郑为契机,坚持郑州南部生态城市建设定位,围绕“一山两园八水多廊”生态建设格局,按照“六化”标准(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努力在全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交相辉映、风景秀美的自然生态画卷。生态廊道投资56亿元,争取上级绿化资金4.92亿元,完成各类新造林地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5%;完善提升乡村道路林网建设1353公里,农村美丽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发展乡村林果种植2万亩,乡村林果化全面实现;新建与提升生态廊道62条,共计686公里10.5万亩,实现县级以上道路廊道建设全覆盖。先后荣获“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市)”、“河南省环境美化小城镇”、“河南省生态廊道高标准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7个、郑州市林业生态镇6个,郑州市林业生态村73个。
去年冬季以来,新郑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以“一山、二园、三河、七路”绿化工程为抓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国土绿化工作。完成新造林地1.4488万亩,森林抚育3.076万亩;完成G107改线段、G343、地铁二号线等7条,共计60公里1.2万亩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郑新快速路绿道连通工程23.95公里。大力推动“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等五美建设工程,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24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25个;结合“四好公路”和县乡道路防护林网建设,高标准完成汇丰路、汇佳路等10公里的美丽公路建设;潮河郊野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已完工;圆满完成美丽田园建设任务,在新村、龙湖等乡镇打造特色经济林,发展优质林果种植。
视察组对市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与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因燃气、道路、污水、电力等市政工程高频次占用绿地,导致部分绿地屡建屡占,时有被毁现象,造成财政资金重复投入,国有资产浪费;二是绿地内私搭乱建、修坟立碑、种菜放牧、耕地种粮等占绿、侵绿、毁绿、损绿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绿化成效;三是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大,管护压力变大,费用也相应增加,后续绿化管护资金若跟不上,可能因干旱或病虫害,造成苗木、花草死亡,绿化前功尽弃;四是农村个别地方绿化不到位,有的道路两侧绿化欠缺或质量不高,树木矮小或枯萎死亡。个别村庄绿化不到位,与庭院花园化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指出,国土绿化工作要深入持久向纵深推进,任务还很艰巨、压力还很大。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加大力度不松劲,找准短板补不足,强化保障不弱化。为进一步做好国土绿化工作,提出一下意见、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土绿化宣传动员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大力度、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国土绿化的重要意义,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新郑大地上开花结果。广泛开展“人人都是护绿员”、“争当护绿使者”活动,发动群众,爱绿护绿。
二要依法保护绿地。进一步加强绿地保护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严禁破坏行为的发生。对市政工程占用绿地,采取审批制,采用谁占用谁修复管理模式。对破坏国土绿化成果,私自占绿、侵绿、毁绿、损绿的现象和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绿地,不能毁、不敢毁、不愿毁的共识。
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新造林地,特别是生态廊道内的树木、花草后期精细化养护与管理,政府要加大对绿化管护设施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及时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管护,确保造好、管好、社会效益好。探索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国土绿化建设,丰富造林绿化成果。
四要补齐乡村短板。将国土绿化重点向乡村倾斜,打造美丽乡村、易居乡村。要对各村绿化进行统一设计,按照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栽植,高质量管理。大力推动“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乡村、美丽城镇”五美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森林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