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文物安全及保护利用

时间:2020/10/29 来源:新郑市人大

  10月20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俊杰,党组副书记王军生,副主任王金灿、杨流、王海亮等领导带领各委科室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对文物安全及保护利用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到大吴楼手工作坊遗址公园、莲鹤广场和考院博物馆、膏药博物馆、农商银行行史馆等地,实地查看文物安全及保护利用情况,并认真听取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关于文物安全及保护利用工作情况的汇报。

  新郑是文物大市,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的黄帝文化和2700百年的郑韩文化,以及众多的名人故里、墓葬等各种历史文化遗迹。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1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田野文物数量多、分布广。近年来,市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牢固树立文物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采用“用脚步丈量城市(农村)”工作法,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30余处,抽调专人成立了排险工作小分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类文物安全。在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方面,累计争取上级资金8000多万元,已建成了郑韩故城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裴度公园、小李庄遗址公园、郑韩故城大吴楼手工作坊遗址公园、李家楼郑公大墓遗址公园等8处遗址公园;在博物馆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了考院博物馆、红枣博物馆、孟庄枣乡民俗馆、薛店大吴庄村史馆、膏药博物馆、观音寺潩水寨村史馆等8座博物馆。

  视察组对文物安全及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与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资金投入不够,目前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因项目资金紧张,均进展比较缓慢。二是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现存的历史文物缺乏认识、了解,参与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三是文物开发利用力度不够,许多文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缺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指出,提出一下意见、建议:
  一要思想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金,进一步加快推进相关遗址公园建设进度。
  二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大力宣传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是强化规划意识,科学实施保护利用。对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进行统筹规划,让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以利用促进文物的保护。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