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惠济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

时间:2023/6/21 来源:惠济区人大

  6月20日,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滕飞,副主任张士先、宋国彦、王伟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视察。区政府领导李志恒和教育局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到来到新城路小学、东风路小学兴隆校区、郑州四中实验学校,深入学校食堂后厨、餐厅、教室,实地察看和详细了解学校集中供餐的食材采购、加工配送、卫生监管以及课后服务、教育教学情况。

  视察后召开座谈会,会上,区教育局局长王新芳汇报了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自2019年以来,区政府及教育局坚持推行“政府主导,自主经营”的午餐供应模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保证了食品安全和品质。目前,全区52所公办中小学,有42836名学生在校就餐,有64278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已实现有就餐和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座谈会上,代表们就进一步做好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张士先、王丽君代表建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要引进第三方志愿者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师到名校学习培训,开拓教师视野,更好地培育下一代。宋国彦、李建军代表建议:要定期研究课程设置,课后服务课程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匹配,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弓继军、李跃峰代表建议:加强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要提高配餐公司配送的饭菜质量,全力保障好午餐供应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孙海峰、付广喜、胡海峰代表表示:要把食品安全放到第一位,加大对配餐公司的检查评比,实行末位淘汰制;财政部门对课后服务的老师多一些关爱,保证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及时发放。田郑敏、刘继勋代表建议:对于学生午餐后的午休问题,学校可购置一批可折叠的桌椅供学生餐后休息;把好食品采购关,不使用转基因食品,包括大豆油、果蔬等。

  为办实办好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滕飞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回应民生关切。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民生无小事,解决具体的民生关切,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的责任义务。实行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这种“官方带娃”服务形式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等各方面民生保障,就是要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二要加强监管力度,真正把好事办好。食品要安全要营养,让孩子们既要吃饱还要吃好。食品溯源要有倒查机制,要不定期对配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格的企业予以通报并终止配餐服务。要严格落实“五个一要求”,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服务,保证供餐质量和食品安全,确保学生在校午餐吃得健康、安心。在资金安全方面,要加强资金效益的监管力度,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避免拖欠午餐供应工作人员的经费,政府投入的资金要真真切切用到孩子们身上。在课后服务方面,要科学设置课程,合理配置课后服务时间,既要保证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作业,又要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现有场地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服务优势,打造特色和亮点。三要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教职工凝聚力。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为家长和孩子带来便利的同时,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带来了一定压力,要设身处地地为教师考虑,落实好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同时,要优化教师轮班值班制度,让教师们能劳逸结合,松紧适度,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创新提高。对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要经常总结,及时研究改进,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教育部门要经常组织观摩提升,把午餐供应、课后服务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灵活参与其中,开展劳动教育、科学兴趣教育等,培养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要针对部分学校场地受限、师资不足、设备不齐等问题,结合学校各自实际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多元化解决方案,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和资源,增强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对目前因各种原因停工或进度较慢的学校建设项目,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开工进度,争取在新学期投入使用。
  区政府领导李志恒表示,针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区政府将认真落实,逐项整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在责任上积极落实,完善体系建设,督导落实主体责任,想法设法,扎实做好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将惠济教育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区财政局、发改委、天河公司、企业配餐公司负责人以及各相关学校校长列席会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