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乡村振兴促进工作

时间:2024/9/11 来源:新郑市人大

  近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大同,副主任左建新、张顺安、乔建伟、冯煜带领部分人大代表、机关各委室负责人对全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到观音寺镇菜王村、唐户村及梨河镇七里堂村等地实地察看,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及乡村振兴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全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淑娴陪同视察。

  近年来,新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农业强、农村稳、农民富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制定了《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新郑市乡村振兴五大专班年度工作要点》《新郑市乡村建设各行动专班年度工作要点》,对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强大合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有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高效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时,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将“三农”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视察组对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与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滞后与市场竞争力不足,乡村产业总体上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比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二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薄弱,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任务比较重,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三是农民积极性与内生动力不足,农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自己只是配角,导致内生动力缺乏。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任大同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搞好统筹谋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常抓不懈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提高认识,科学布局,统筹谋划,克服麻痹意识和松懈思想,杜绝形式主义。坚持规划先行,把握问题导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推进。二要突出地域特色,杜绝千村一面。各乡镇各村庄因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要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依托自然禀赋、历史传统、民俗文化等,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发掘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更好保护山水田园,为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切忌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不能把农村和城市建得一个样,从而让村庄失去灵魂。三要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各有关部门要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等具体工作着手,分工协作、压实责任,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精准施策、加快推进,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久深入推进。市乡两级要强化责任意识,多听基层干部和群众呼声诉求,要坚决纠治“三农”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严禁举债建设,确保不跑偏、不走样。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五要抓好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谋划一批现代农业、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拓展训练、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等乡村产业项目,把乡村振兴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以产业项目为切入点,扎实有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