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县市区人大正文

新郑人大:履职尽责显担当 服务大局促发展

时间:2025/3/25 来源:新郑市人大

  2024年,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南、对郑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1136”工作布局,紧紧依靠代表和人民,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高效、精准、扎实的履职成效展示了“守正创新、服务大局”的人大担当,为推动新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人大工作政治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牢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夯实思想根基。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基调,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三级及市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作为必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理论学习全方位、深层次、常态化开展,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围绕重点工作中尽显责任担当。把握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的新内涵、新特点,紧贴市委“1136”工作布局的各项具体部署,对工业经济运行、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就业创业、民生改善、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视察、调研活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推动解决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相统一,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70人次。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就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向市委请示报告12次。
  在落实市委决策中诠释人大作为。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重大事项,安排常委会年度目标任务,切实做到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全面压实领导干部分包乡镇、联系企业等工作责任,帮助乡镇完成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重点任务。牵头承担“六大任务”中的“大招商、大民生”工作任务,项目招引、签约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参与问题楼盘化解、巡视反馈案件整改处置等难点工作,民生实事、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办理。

坚持围绕中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把握“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关键节点”,调研掌握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重大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听取审议中期评估报告,对重点经济指标开展分析研究、实行跟踪监督,为全市跑好“十四五”后半程建言献策。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调研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反馈意见、推动整改,督促设立“企业宁静日”“企业家恳谈日”、建立入企检查“扫码登记”系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高度关注经济运行情况,组织工业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视察,开展税收征管专题调研,积极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专题视察,促进旅游产业特色发展。
  推动财政高效运行。听取审议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实地调研2023年度市本级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拓展预算执行监督,推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首次听取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监督政府依法严格管理财政资金,坚决守好风险防控底线。听取审议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审议批准《新村等四个乡镇(街道)部分行政区划界限调整的议案》,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促进乡村振兴专项视察,推动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功能提升和品质改善、防汛应急能力提升进行视察,调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督促完善交通路网、防汛抗旱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调研三夏三秋生产、粮食安全及河长制、林长制工作,专题听取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情况的报告,督导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动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弱项,夯实全市粮食安全根基。听取环保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组织人大代表环保志愿者活动,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和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持续跟踪监督教育工作,有效缓解“大班额”“入学难”“教师缺”等问题。听取审议职业教育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等专题报告,推动强化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高度关注医疗保障事业,调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和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督促市政府抓进度、保质量,全方位推动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督促办好民生实事,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出的10大项26小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推动社会治理公平。紧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发展环境的期待,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监督。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公安局开展工作评议,促进其依法高效履职。围绕《残疾人保障法》一法一条例、《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等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各项法律法规落地见效。听取诉源治理、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工作情况,研究出台《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与转化工作试行办法》,围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与防范工作进行调研,依法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7件、33人次,切实保障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有效执行,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坚持主体作用,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注重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建议督办,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着力搭建代表履职活动平台。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三联系”制度的通知》,对代表驻站、活动次数、组织形式等内容进一步细化。按照“九有”标准对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代表活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搭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直通车、连心桥。一年来,各站点共接待群众15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问题367件,真正做到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惠民生。积极推进“三官一员”进站点,通过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全市41个代表联络站组织法律知识讲座22场次、接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调处纠纷20余起,切实发挥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的良好作用。
  着力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代表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建设,常委会组成人员第一时间进站点宣讲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批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代表开展履职能力培训204人次,代表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履职能力得到提升。不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制度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40人次,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00余人次,推荐代表参加全市重大活动、旁听法院案件审理、参加检察院重要案件听证,代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扎实开展“为人民履职,为新郑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动员全市1196名五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模范作用,争当各行各业“领头雁”“排头兵”,全面汇聚“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的磅礴力量。
  着力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坚持抓好高质量提出,健全完善前置酝酿机制,加强培训引导,切实把好代表建议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促进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坚持抓好高效率办理,落实“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各工委重点盯办、‘一府一委两院’牵头承办、代表参与评议”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确保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推动建议办理切实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坚持抓好高标准落实,实行“清单式”销号督办、重点建议跟踪督办、难点建议联合督办,同时,对上年度未办结建议的续办情况进行“回头看”,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收集的223件建议,办结率96.85%,代表满意率99.5%,代表建议办理质效持续提升。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推进“四个机关”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练内功、强基础的定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利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强化政治引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从严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党组织的执行力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专题学习讲座,观看廉政教育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教育中心,强化以案示警、以案促学,推动党纪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讲好新郑人大故事、发出新郑人大声音,40余篇宣传作品在《人民代表报》《人大建设》《郑州人大工作》等主流报刊上发表;在市级媒体平台开设“光辉历程,民主华章”系列特别报道,全方位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来在新郑的生动实践。
  强化效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议事规则、代表履职、机关管理等工作制度36项,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把大兴调查研究与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领题,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完成调研成果20余项,其中,《关于新郑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的实践与思考》得到市委书记批示肯定。积极配合郑州市人大推进“数智人大”建设,推动信息化与人大工作相互融合,完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二期建设,实现市县两级纵向贯通以及市本级财政、发改等7部门横向联通,及时精准的数据为科学监督提供了数字支撑。不断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在市委的支持下,干部年龄结构、专业层次得到持续优化。
  强化协同联动。强化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联动指导,进一步密切各专门委员会、机关各工作委员会与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工作委员会)的互动交流,高质量办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务实工作、创新发展。督促指导乡镇按时召开人代会,保障乡镇人大依法规范行权。支持乡镇(街道)将代表工作与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相结合,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深度融合。龙湖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被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选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新村镇组织人大代表筹资策划的“裴李岗农耕文化节”活动,被省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全市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均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