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网讯:今天下午,王文超市长在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市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列出一系列催人振奋的数据。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4年郑州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75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5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14.8亿元,增长32.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2724.8亿元,增长11.9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87亿元,增长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10万人、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设立外资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六个一”目标。
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增长5.7%。建奶牛养殖小区2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全市所有贫困村和市辖各区、巩义市免征农业税,其余县(市)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较上年减负81%。全市又有1.5万贫困人口脱贫。
改建、新建农村公路297.4公里。建成集雨水窖1.01万个,解决了6万人饮水困难。完成沿黄风源生态治理造林16.7万亩,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2.7亿元,增长23.7%;实现销售收入1189.6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74.5亿元,增长3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0.2%,提高16.7个百分点。汽车、煤电铝、装备制造业、食品等优势行业完成增加值27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6%。重点技改项目投资突破百亿,技改投入连续3年实现翻番。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9.6万千瓦、铝加工能力20万吨、卷烟2.7万大箱。大企业大集团规模日益壮大,有50户企业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宇通集团、中铝河南分公司突破50亿元。
消费、新型业态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7亿元,增长16.4%,其中,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分别完成459.9亿元和80.2亿元,增长13.6%和38.5%。开工建设商品房470万平方米,增长34.3%。旅游总收入达到138.5亿元,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增长30%。
城市建设续建、新修道路28条,改造支路背街小巷126条、积水点49处,改造、新建雨污水管网25.6公里。完成340余幢楼体夜景照明。全年新增绿地面积510万平方米,新建游园34个。桐柏路、沁河路等30条路段新植了行道树。
市容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1.4%。郑东新区建设全年完成投入60.2亿元。中央商务区形象初现,内、外环60栋高层项目中已有35栋开工建设,其中19栋结顶,楼市销售良好。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项目50个;龙子湖区6所高校开工建设。竹林镇等9个乡镇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全市城市化率57.9%。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利用外资水平有所提高。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7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增长61.6%;出口创汇10.8亿美元,增长23.8%。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签订对外合作项目20项,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域外资金29.8亿元人民币。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减免税费3498万元,支出补贴4256万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1.08亿元。实现12.15万城镇求职人员就业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2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1.46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6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3元,增长15.2%,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7平方米。
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除西流湖公园建设缓建外,其余件件得到落实。经济适用房竣工43万平方米,有398户“双困”家庭入住廉租住房。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市区4所新建高中开工建设,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22.7万平方米。
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80件。坚持依法治市,提请通过地方性法规12件,制订规章8件。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停止执行68项行政许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