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人大要闻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之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5/1/18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人大网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整体素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深入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加强科普教育宣传,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精神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诚信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素质教育,增强民众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着力抓好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美化居民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社区的事权关系,强化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就业、家政、医疗、配送、社会保障服务。繁荣社区文化,加强社区治安,规范社区管理,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所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维护稳定工作的职责任务,完善定期排查、归口调处、领导包案、督查督办制度,加强维护稳定的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和震慑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不断增强动态条件下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全面提高现场抓获率、破案率。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重点加强对杂居院、城中村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继续推广城中村治安防范社区化、出租房屋旅栈化、暂住人口常住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城中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治安防范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安全院、楼、村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提高治安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治安防控能力。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以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坚决取缔、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经营网点,集中力量整改一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坚持把专项整治与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与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健全监督执法体系,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严防和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抓好河道治理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