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抓落实、求实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队伍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保证了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整体合力
办公厅领导班子为进一步加强办公厅班子建设,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代表和群众、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问卷调查、开展谈心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归纳梳理,逐项进行整改,研究制定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加强班子建设的意见》。为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整体合力,把办公厅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思想作风好,工作业绩好,廉洁自律好的坚强领导集体提供了制度保障。
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机关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办公厅领导班子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逐条逐项进行落实。为解决机关家属楼的基建问题,李保山副主任多次带领办公厅的同志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提出明确要求,督促问题尽快解决。每逢干部职工生病住院,办公厅领导都及时组织看望,询问了解病情,帮助解决困难。为解决干部职工午餐不便的问题,经常委会领导同意,为机关160名同志办理了就餐卡。为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入托问题,及时与市实验幼儿园联系,经过多次协商,为机关7名同志的子女办理了入托手续。上半年,按照市直医院的要求,组织机关61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体检。为使机关同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办公厅及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洁,社会秩序优良,居民生活舒适,文体活动丰富,社区规划配套”的要求,对两个家属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了水、电、气改造力度,努力为机关干部职工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为加快老干部活动基地建设,办公厅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从立项、规划到组织施工,得到了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基地管理规范有序,为机关离退休同志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
努力提高会议服务质量
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和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提高会议质量是办公厅各项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为筹备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办公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工作程序,按照大会秘书处的统一部署,严密组织会务、组织、后勤、宣传、特邀代表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既明确分工,又密切配合,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会议的成功召开提供了服务保障 。
一年来,办公厅围绕“三会”和常委会领导活动,积极做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做到“通知、请示、记录、反馈”四及时,会前认真准备会议议程、日程、通知、撰写主持词、布置会场、落实出列席人员、安排食宿、制定宣传报道计划,保证会议按时举行;会议期间,采取定岗定责、分工合作的办法,周密细致地安排部署,力求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精、做细,确保会议按计划顺利进行;会议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会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人事任免事项并上网公布。
公民旁听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会议,是近几年地方人大在尝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是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和发展。2005年,办公厅组织邀请近百位公民旁听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与有序政治参与研究”为题,申报了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这项课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经济、文化及社会事务管理的监督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2005年,办公厅共完成7次常委会会议、11次主任会议、14次机关办公会议、4次秘书长办公会议的会务筹备工作,撰写主任会议纪要15期,工作简报8期,旁听公民意见摘编2期,上报市委请示文件7期、值班报告8期,编发常委会机关工作安排50多期,印发各类通知40多次。
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2005年,办公厅承办代表建议3件,督办代表建议4件,内容涉及市政府办公厅3件、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1件。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应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创设固定场所”、“关于在人代会期间增加专业组讨论”、“关于改进常委会会议材料会前送达办法”的建议办理工作,以及“关于改进出入登记制度,树立政府亲民形象的建议”、“关于我市企事业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建议”、“关于为兼职的人大常委办理进出市直机关南院车辆通行证的建议”、“关于要求市政府查清向河南省宏光天地实业有限公司出具‘咨询’复函的真相的建议”的督办工作。在办理过程中,积极与代表沟通,及时将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办理工作得到代表的认可;对于督办件,加大督办、协调办度,认真组织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确保了办理速度和办理质量。同时还认真做好郝主任接待代表日的各项工作。对代表日涉及的4项代表建议,前期多次协助有关领导实地了解情况,加强同代表与承办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接待日后认真撰写主任接待代表日纪要,又多次到承办单位了解落实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
宣传工作是展示人大常委会工作质量的窗口。一年来,办公厅紧紧围绕常委会的工作部署,积极协调省、市新闻单位,不断加大新闻宣传的工作力度,拓展新闻宣传空间,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我市人大工作方面取得了新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底,2005年市属新闻媒体报道我市人大新闻1000余条,省属新闻媒体报道180条,人民日报民主法制周刊、中国人大、中国人大新闻导刊刊发我市新闻90条,共计1270条。
办公厅精心策划,使会议宣传报道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新闻报道关注民生、贴近生活。如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查批准“市政府关于2005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情况的报告”,办公厅组织了14家媒体、17名记者上会采访并进行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1套)3月1日早7:15分媒体广场栏目对常委会审议情况进行了报道,开创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先河;香港凤凰卫视及西方一些国家的华人报纸亦予以转播;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题为“郑州人大对政府投资首次行使审批权”的文章,并配以时评:“盯紧钱袋子,还要较真财政管理”,这在我市人大新闻报道史上也是第一次。
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的报道重点突出、社会效果好。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砖瓦窑厂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郑州日报两次在头版显著位置大篇幅报道,宣传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关心农民工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受侵害。 5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22所中小学建设进展情况,办公厅邀请12家新闻媒体20多名记者报道视察活动。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在视察途中即以口播形式连线电台,在午间新闻时段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播出。稿件大量采用同期声,生动凸现了代表视察时的情景,体现了人大代表的视察水平和监督能力。这次报道,也是我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宣传工作的又一次突破。 9月14日,人民日报民主与法制周刊在头版头题刊登文章:“依法监督解难题”,并配以“今观察”评论:“刚性监督来自合力”,全面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监督、解决中小学“入学难”问题的情况。
网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办公厅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 “要努力把郑州人大网站办成具有较大影响和较为实用的优秀网站”的要求,积极创新网站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年来,网站已逐步成为我市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成为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新桥梁,常委会机关信息资料和网上办公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05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2万余人(次)访问郑州人大网站,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有关郑州人大网站的新闻报道达30余次。网站共发布人大新闻1047条100余万字,新闻图片800多张。
为密切市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网站的桥梁作用,网站设置了人大代表网上提交建议专用通道,这项创新性的工作直至目前在国内还属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