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人大要闻正文

议案惟重民生 逐个视察督办(图)

时间:2006/9/20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人大网9月20日讯:全市1199个农村基层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资助面达到100%,市二院新病房楼即将完工——2006年,我市人大代表针对入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出了多件“民生议案”,市政府承办部门对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告一段落,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措施得以逐步落实。
  今天,本市部分人大代表对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局承办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视察、督办。

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资助面达100%

  议案内容:市人大代表周宏伟等提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他认为,各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大批农村孩子纷纷涌入城区学校,为实现教育公平,应从多方面着手,均衡城乡教育差距。
  办理情况:——全市农村中小学目前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我市按照标准统一规划,使农村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规划和调整,2003年全市撤并小学809所,改扩建374所;撤并中学34所,改扩建211所。
  ——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市40多万平方米危房进行了改造;2005年,全市总投入3105.9万元,使1199个农村基层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
  ——“两免一补”全面启动。2005年,我市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了免课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共投入资金3497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19.6万人次,并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定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资助面达到100%的目标。
  代表意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很突出,城乡之间学校的教学条件差距较大,2005年城乡人员经费投入初中和小学分别相差9278元和6384元,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和小学分别相差714元和325元,农村学生露天吃饭、打通铺睡觉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饮水没有保障,农村学校仍然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个别边远地区50岁以上教师占60%,结构失调。学中文教英语、学地理教数学的不对口现象十分突出。

拟新增低保医院两家方便困难群众看病

  议案内容:刘慕华等11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议案。
  办理情况:市卫生局去年在全市28家二级以上医院、98家一级医院和113家乡镇卫生院中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查处滥检查、乱收费问题,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市12个县(市)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推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全市450万农民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改建15所示范乡镇卫生院、改建3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使全市2274个行政村都拥有一个标准化的卫生所,逐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
  由于市二院原地理位置特殊,政府决定将市二院整体南迁,遍布全市近5万低保人群可能出现就诊路途远、不方便。对此,市政府决定,扩大低保定点范围,拟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金水区人民医院指定为低保定点医院,享受与市二院相同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形成覆盖全市范围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低保医疗服务。

市二院新病房楼两个月内完工

  议案内容:市人大代表王景枝等提出了“建设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址病房楼”的建议。
  办理情况: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址的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院内门诊、病房、办公等大部分改建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两个月内可以交付验收。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搬迁后,将有效解决我市西南区域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址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