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人大要闻正文

发挥城际、城乡公交优势 推进中原城市群跨越式发展

时间:2009/4/15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人大网4月15日讯: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长松、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张文田;市人大代表刘战伟、申仕禄、张文静、马一芳;城建环保工委副主任曹进元及城建环保工委同志组成调研组,深入市交通局,调研我市城际、城乡公交发展情况。
  在市交通局会议室,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市交通局副局长武伟邦“关于城际、城乡公交发展情况的汇报”
  我市城际公交至今已开通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乡两条城际公交线路。2006年11月开通的郑开城际公交,全程运距70公里,票价7元,现有公交车辆81台,两地每天对发约490个班次。已形成4站对4站对发格局。沿途设11个停靠站点,自开通以来,共运送旅客714.48万人次,累计收入4174余万元,目前微利,但客流量已呈稳中有升态势。2009年1月开通的郑新城际公交,全程运距82公里,票价12元,现有公交64台,两地每天对发约150个班次。已形成3站对3站的对发格局。途中共设9个停靠点,三个月来,共运送旅客35万余人次,实现收入310万余元。目前属微亏经营,但客流量及收入正在逐步增加。
  在市政府及交通部门的推动下,2006年9月和2007年5月
  我市城乡公交郑州至上街段和郑州至中牟段也先后开通。郑州交运集团与郑州公交公司合作2008年10月共同出资800万元,组建郑州绿城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以来,对郑州市城乡公交市场统一规划,并实行了公交化运营管理。组建半年来,发展迅速,线路辐射面扩大,车辆已达188台。目前我市城际、城乡公交建设正在有序发展。市交运集团董事长张遂生向调研组介绍了交运集团公司目前运营及发展情况。
  代表们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市政府及市交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省政府提出的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一极两圈三层”建立郑州“大交通”的要求,统筹发展交通新格局,强力推进城际、城乡公路建设,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为方便百姓生活、加强经贸往来、繁荣地方经济,实现中原崛起作出了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们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代表申仕禄、刘战伟建议,鉴于城际、城乡公交票价核定没有政策的规范和统一,根据城际公交前期微亏、中期保本、后期微利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城际、城乡公交运价新政策,在调研、论证及听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价格,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市人大代表张文静、马一芳提出,要根据城际、城乡公交行业发展的要求,提供减免税收、油价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保证城际、城乡公交持续稳定发展。张文静代表建议,将城际、城乡公交站点的设置,纳入市政府城建交通计划,统一规划,设计,使站点设置更为人性化,提高站点的档次和水平。
  代表们发言后,周长松副主任讲话。他指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的命脉。我市城际、城乡公交发展迅猛,其建设发展,对于拉动郑汴、郑新经济发展,带动“大郑东新区”建设,缩短城市距离,方便群众出行,加强城际、城乡商贸往来,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乃至中原崛起,意义重大。对于城际、城乡公交的发展,周主任指出:一要从“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交通建设的重要性,统筹城际、城乡公交发展格局,推动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二要从体制和机制着手,认真研究制约城际、城乡公交发展的税收、补贴等深层次问题,提出好的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三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效益优先,坚持真诚、安全、优质、创新的理念,打造城际、城乡公交服务品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无愧于全国首创的称号。
  市交通局局长范强表示,将认真研究和吸取代表所提建议,按照周主任的要求,发挥城际、城乡公交优势,合力推进城际、城乡公交发展,推进公交事业上台阶。
  座谈会后,调研组一行自郑汴德亿站点出发,乘座新型城际公交车,体验了新型公交车的快捷并现场察看了部分站点。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