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实现年底前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拟研究出台《关于“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为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广泛宣传交通综合整治有关政策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同时负责征求所在辖区每一位郑州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请通过郑州人大网站下载)
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部门组织本部门每一位干部职工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办公厅文电处负责将《关于“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五稿)》及时在郑州人大网站上公布,公开征求广大市民意见。
四、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请于8月8日前通过电子邮箱(ZZRDMSC@163.com),或传真67181329,发送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
2010年7月28日
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第五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实现年底前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在加快推进2010年“畅通郑州”活动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的同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扶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强化公交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城市公交专项规划。优化公交线路,科学布局网线、站点,合理调整现有公交线路长度、走向、停靠站点、发车密度,扩大覆盖半径,降低线路重复,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加快快速公交系统研究论证,适时发展新的快速公交线路。
2.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等场站建设。尽快实现公交车、长途车、出租车及铁路、地铁客运的无缝接泊,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衔接系统,有效满足市民出行需求。2010年底,长途汽车客运南站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完成长途汽车客运东站、西站和北站建设.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建设,年内开工2号线,完成5号线前期工作。建设与地铁、公交场站相配套的自行车免费使用系统。
3.统一公交票价,实行普通车、空调车l元票价,低于成本部分由市财政补贴。加快发展绿色公交,大力发展中高档、环保型车辆,2010年内要新增新型公交车辆500台。
4.完善出租车服务设施,建设市区出租车服务中心,增加5座加气站。
二、进一步畅通城市出入口
5.加大城市出入口交通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绕城高速、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的作用,强化城市内外快速联系通道(详见附件1)。8月底开工建设郑开大道与京珠高速互通式立交,2010年新增中原路、大学路、郑新快速路与西南绕城高速立交,西三环北延、文化路、迎宾路与连霍高速立交,航海东路与京港澳立交等.
6.按照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标准,对城市出入口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进一步扮靓城市,美化环境,消除交通“瓶颈”。
三、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
7.完善三环路、四环路交通设施,拟规划建设三环立交9座(详见附件2)。近期实施航海路与西三环、京沙与北三环互通式立交、西三环跨长江路立交,南三环跨冯庄路,花寨路,郑新路立交,三环路跨索凌路、丰庆路立交建设,真正形成环城快速通道,提高环路通行能力。
8.加快京沙路快速路建设,进一步论证陇海路高架快速通道及东风路、长江路、航海路等作为快速通道的可行性。
9.加快主干道建设。尽快实施西三环北延、北三环东延等工程建设。
四、大力构建市区立体交通体系
10.8、9月份分别开工建设北三环辅道、黄河路下穿铁路编组站工程。8月底实现南三环下穿机场高速立交主线通车,10月份完成花园口互通式立交建设。同时,严格快速路与主要干路交叉口互通式立交的规划控制。
11.加快人行天桥、地下过街通道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商场、广场、游园等,形成区域性步行交通系统,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在花园路、文化路,紫荆山路、中州大道等道路和二七商圈、火车站地区等人流密集地方、繁华区域增设完善自动化步行系统。
五、进一步改善交通微循环
12.加快拥堵路口拓宽渠化、公交港湾建设。年内完成已确定的31个道路交叉口拓宽渠化、42个公交港湾建设、改造工作,高质量完成9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详见附件3)。
13.尽快打通改造纬四路、纬二路、经二路,年底前新开工20条市区断头路打通工程,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六、加快停车场建设
14.加强大型公共设施及商业区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做好大型公共建筑、大规模商住设施停车场配套建设,满足重点区域停车需求。
15.加大市内停车场所的供给力度,平衡供需矛盾。今年要完成11个停车场、4000个停车位建设;设置区域性小型停车场;并进一步整治规范地下停车场,严格查处停车设施转作它用现象,保障停车功能。
16.加大对社会自建停车场的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出台社会自建停车场减免配套费、优先办理相关手续、收费价格浮动等优惠政策.同时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有偿开放自有停车场,逐步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17.合理挖潜、优化配置城市有效资源,提供更多可利用空间。结合地铁、人防工程建设,配套完善、扩展区域停车场。近期将规划实施绿城广场、文博广场、二七广场华联地下停车场等.
七、强力推进积水点改造工程
18.加快地下雨污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普查掌握并建立全市地下管网档案,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立体化、精细化。
19.年内完成62个积水点(区)改造工程(详见附件4)。开挖疏浚清理城市下游河道,充分发挥市域河道疏排作用;继续实施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完善雨水管网收集系统与河道的衔接。
八、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切实减少施工占道
20.加强城市施工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每项工程开工前,要将施工组织方案、交通保障方案等作为工程项目开工的前置条件,严密论证。要把优化项目建设时序,统筹项目开工布局,改进施工工艺,缩小施工场地作为硬性要求,贯彻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要把加强保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开辟临时通道、架设钢便桥等措施,保障工程施工期间的道路畅通。
21.加强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增进对工程建设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施工现场布局合理,作业有序.施工围挡要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有条件的要设置绿篱隔离。
22.加强对地铁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地铁施工要以“缩、改、导、通”为重要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组织,缩小作业面,缩短工期,优化施工和物资配送方式,最大限度还路于民。
23.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管理.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24.制订完善工程建设奖惩制度。严格工期奖惩机制,加快“畅通郑州”工程项目建设速度,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九、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25.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强道路停车场管理,对市区主次干道、单行道及商业密集区、人口密集区的停车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加快制定和实施停车场分区、分级管理制度.依据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合理设置停车区、停车位,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对停车进行合理调节。
26.合理分流通行车辆。积极推行缓解城市交通的合理限控措施.四环路作为主要货运通道,三环以内禁止货车通行;加强外地车辆入市管理;适度扩大机动车单行线路范围,提高区域通行能力;研究尝试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分区域、分时段实行单双号通行措施;市(县)、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车辆车牌尾号分为五组: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周一至周五每天限行一组,限行车辆由单位集中停放,采取不定时抽查和道路查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限行措施落到实处。
27.提高交通管理科技水平。2010年年底前,完成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GIS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系统等8个系统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全面提升。
28.依法从严治理交通违章。本着“从严从重”的原则,着手制定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依法、依规规范交通秩序。适度加大对出行人员不良交通行为处罚力度,在机关企事业、社区或通过媒体设置专栏等,合理、适度曝光行人、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员不良交通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文明出行。加大集中整治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力度,严管公务车、军警车、出租车、公交车,整治规范水泥罐车、垃圾清理车、市政作业车,打击各类黑车,取缔电瓶观光车、三轮车非法营运等。
29.严格规范公职人员交通行为。制定《财政供给人员交通违章问责办法》,严肃处理机关车辆、公务人员交通违章。公务车辆压线等轻微违章通报所在单位,不按信号行驶、违规超车、变道等严重违章的公车一律没收,对违章车俩所属单位新购公务用车进行限制。对公务人员驾驶公、私车辆及利用其它形式参与交通造成违章的,累计3次以上(含3次)的,取消年度所有评先资格,凡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扣发当事人年度精神文明奖,并与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挂钩,坚决遏制公务人员及公务车辆违章。
30.交警部门每月要将人工、监控查处的违章信息进行分类,公车、公务人员交通违章抄报畅通郑州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明办、市监察局等相关单位,其它社会车辆、人员根据信息抄送所居住社区和用人单位。
31.大力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制定方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占道经营、占道发放小广告、劳务市场占道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十、强化调节和引导交通需求
31.加强规划管理,合理限制和控制重点区域的建筑容积率和开发强度,通过用地平衡,有效改善区域交通环境。
十一、扎实推进一批短平快项目
32.加快推进拥堵路口改造方案。广泛吸纳交通拥堵点调研组及专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即时可行的,立即组织实施,确需论证的,加强研究,适时推行。对标志线不规范、信号灯不完善等问题,要立即实施整改,对影响路口通行的报刊亭、线杆、垃圾池、变压器等障碍物逐一进行排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保证交通顺畅。
十二、大力开展全民交通出行教育活动
33.充分认识开展畅通郑州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城市交通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切实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确保年底前省会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是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优化省会城市功能和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全面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构建交通顺畅、出行有序、文明礼让的和谐郑州做出贡献。
34.大力开展全民文明交通教育活动,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要多层次、多角度做好文明交通出行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媒体、网络,依托学校、社区、单位开展持续、广泛、深入的全民交通规则教育。切实加强对各类人员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交通出行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活动,动员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交通整治,提高文明交通意识,克服不良习惯,自觉做到文明出行。各部门、各单位要完善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并强化落实。
35.强化媒体监督工作。新闻媒体要围绕交通综合整治各阶段重点工作,加大对交通违章治理、交通设施建设、疏堵措施实施、市直各企业单位文明交通工作落实及各种不良交通行为进行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监督与宣传引导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从重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全民文明交通意识的提高,促进畅通郑州综合整治工作普及、广泛、深入发展。
十三、进一步开展“畅通郑州”的学术研究工作
36.充分发挥交通科研所、交通研究中心作用,从政策、交通体系模式的发展,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运行和运营组织,交通系统和需求管理来跟踪城市交通发展,解决拥堵问题。
37.聘请国内外高水平、高素质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专家、单位针对性开展学术讨论。从经济上、技术上、综合效益上,重点搞好内环高架、快速路、出人口等的系统研究,做好成果转化。
38.加强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论证对密集区域实行人员落户控制、车辆落户控制等可行性措施;论证在严重拥堵区域加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政策;论证疏散城市中心城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可行性方案.
十四、进一步增加“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39.建立政策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保障制度,由财政投资的政策性项目一旦开工,必须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40.多策略、多模式拓展融资渠道,不断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市建设系统投融资集团要加大投融资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41、科学论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年初确定的城市建设计划的基础土,要新增一批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十五、加强领导,全力保障,严格督导
42.进一步加强对“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负责交通治堵综合协调工作。
43.落实建立市级领导包点联系督导机制,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包点联系领导和承办单位,设定时限,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各项举措。
44.深入做好市级联审联批和省、市联审联批机制的运行工作,落实“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周例会、督查督办等制度,着力统筹协调推进工作。
45.制定“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奖惩办法,落实年度奖励指标,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