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人大要闻正文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2月3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时间:2012/2/9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新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是全市法院围绕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加速向好发展的一年。全市法院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全力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97633件,办结92991件(其中,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17830件,办结15722件),取得了服判息诉率、调解撤诉率、自动履行率上升,上诉率、发还改判率、涉诉信访量下降等“三升三降”的可喜进展。

  一、强化能动司法,在服务郑州经济发展上有新作为

  市中院努力探索切合郑州市情、符合科学发展的司法保障措施,制定《全市法院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采取28项措施,引领全市法院更加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依法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惩治生产销售“地沟油”、“注水肉”有毒有害食品、制假售假等犯罪行为,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440件。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审结买卖、租赁、物流等合同纠纷案件15464件,保护公平交易。准确把握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时出台审理房屋纠纷案件指导意见,审结此类案件965件,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80件,优化我市投资环境。

  加大金融安全司法保护力度,市中院在全省率先成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执行庭,实行金融案件集中管辖,共审执结此类案件1768件,涉案标的额110亿元。针对民间借贷异常活跃形势,建立金融大要案和敏感案件审判预警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如审理中发现个别担保公司存在违规借贷数额巨大、涉及面广等突出问题,及时上报,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法院在全省推广我市金融审判工作经验。

  积极助推企业发展。开展“访企业、送服务”活动,走访企业326家,了解法律需求,努力实现依法办案与促进企业发展有机统一。改进办案方法,实行查封、扣押、冻结报备制度,慎用强制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加大对关键技术、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依法审结恒昊玻璃专利权、“铁棍”山药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案件1182件,制裁侵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妥善审理河南航空公司、安飞公司等企业破产、产权转让、股权配置案件47件,积极为企业重整、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着力优化法治环境。坚持发展需求与权益保护相统一,妥善审理涉及拆迁安置、市政管理、畅通工程等行政案件2884件,促进依法行政。积极发挥行政诉讼协调机制作用,促使723件行政纠纷达成和解,增进群众与政府的相互理解。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通过联合召开研讨会、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等方式,共同提高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水平。

  二、强化和谐司法,在促进郑州和谐稳定上有新成效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审结各类刑事案件(含自诉)8550件,判处犯罪分子10970人。始终保持对严重、多发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杀人、抢劫、盗窃等暴力、侵财犯罪案件6145件7367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共审结于立平、马二旺等重大涉黑案件16件196人,切实维护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依法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67件,从重判处银河证券公司原总经理肖时庆、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等犯罪分子338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从轻判处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小的初犯、偶犯和老年犯1409人。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781件,促进罪犯教育改造。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针对群众法律需求,组织1825名法官结对联系2308个村庄、社区,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继续与新闻媒体联办《走进法庭》、《法官说法》等法制节目218期,276名法官走进直播间,普及法律知识,劝阻违法行为。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70余条,堵塞管理漏洞。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注重案前调查、案中教育、案后帮扶,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65件;开展到校园讲法、咨询等活动 156次,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大力加强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法庭优势,全市2068名社会法官立足乡情、民情,深入乡镇、村庄,主动调处婚姻、邻里纠纷3573起,将纠纷消化在基层。建立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全市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法官根据纠纷性质和当事人选择,自行或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纠纷进行调解,并根据当事人要求,对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将3029起纠纷简便、高效地化解在立案前,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坚持把调解作为结案的首选方式,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全年调解和解案件52494件,其中民事案件调撤率达73%。周永康书记在新郑视察时,对法院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妥善解决信访问题。实行案件信访评估,对诉讼案件逐案评估信访风险等级,制定预案,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院长接访机制,实行院领导归口接访与预约接访相结合,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全年共接访、下访群众4035人次。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理活动,明确包案领导,加强上下联动,加大督查督办,有效化解信访积案378件。市中院进京上访量连续3年退出全国前50名,基层法院连续3年全部退出全国前100名。

  三、强化为民司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举措

  为贯彻落实周永康书记视察新郑讲话精神,全市法院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两级法院班子成员、中院中层干部集中两天封闭学习,广大干警集中讨论,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中院党组鲜明提出:人民法院必须为人民司法,必须到群众中司法,必须让群众参与司法,必须接受群众监督司法。全市法院干警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全面落实为民举措,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着力维护群众权益。审结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案件20364件,依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审结农村土地承包、农副产品购销等涉农案件2876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继续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审结涉军案件52件,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连续3年开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专项活动,全市法官深入基层、深入工地,现场调解、现场执行,去年共为2693名进城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7502万元,标的额占全省法院60%。扎实开展“执行攻坚”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通过悬赏执行、节假日执行,穷尽法律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努力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年共执结案件17278件,标的额38亿元。上街、高新、中原法院被评为全国执行工作先进单位。

  着力完善司法便民举措。推广二七法院“党委领导、法院搭台、多方参与”的诉讼服务大厅建设经验,实现进门有人引导,材料有人收转,约见有人安排,风险有人提示,疑问有人解答;全市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全年接待群众立案、提供法律咨询、判后答疑近20万人次。在乡村、社区、企业以及劳动、交警部门设立巡回审判点,巡回审理案件12748件,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在全市16个人民法庭推行远程立案、电子签章,减轻老百姓的奔波之苦。加大对特困当事人救助力度,依法缓、减、免收诉讼费692万元,发放救助金189万元,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着力保障群众司法参与权、监督权。选任689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5398件,从7万余名群众代表中随机抽取人员列席庭审、评议案件521件,有力促进司法民主。网上公布裁判文书18347份,网络直播案件庭审1500件,网上浏览达60万人次;开通法院微博,主动发布工作信息1139条,及时回复网民意见600余条,有力促进司法公开。

  四、强化内部管理,在推进自身建设上有新突破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加强党组织建设,全市法院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庭上,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各部门分别制定“队歌”、“队训”、“十个不允许”,唱响“我的团队我的歌”,把党支部建设成团结干警、克难攻坚的战斗堡垒。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分批安排26名新任中层干部到信访一线锻炼,强化干警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举办法官大讲坛,邀请23名专家学者、优秀法官授课,公开展示59个党员示范岗、示范合议庭,激励干警创先争优。

  坚持抓管理促审判。全市法院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统一行使审判管理职权,加强质量、流程、绩效管理,全面提升审判管理水平。推广巩义法院网上办案、办公经验,建立两级法院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案件信息同步上网、庭审过程同步摄录、办案审限自动预警、法官业绩自动生成。集中清理415件群众反映的超审限案件,重点评查551件代表关注、长期上访案件,增强法官责任心。组织评选十大优秀裁判文书,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上提裁判文书签发权,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每月分析审判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深挖内部潜力,实行繁简分流,推进均衡结案。2011年,全市基层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27件,同比提高11%。

  坚持抓预防保廉政。把廉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确保廉政教育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把防控放在首要位置,7次召开集体廉政谈话会,抓好任职前、节日前的廉政教育;将全市配偶或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5名法官调离审判岗位;目前已有7个法院成立“清风茶社”,对干警进行警示教育、诫勉谈话47人次;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首批组织全市法院794名干警在办公室悬挂父母妻儿亲笔写下的深情寄语,用“不廉就是不孝”、“廉洁就是爱家”等朴实语言警示干警廉洁自律。把信访举报作为查处的重要线索,每季度通报举报排名情况,逐一核实查证群众举报线索,处理违法违纪人员9人。我院廉政防控机制做法在全国法院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坚持抓基层促提升。市中院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全市法院工作整体提升。加强对基层法院管理,派出2个巡查组对4个法院进行巡查,帮助查找问题。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召开研讨会,对新类型和疑难案件进行学术研究,结合郑州实际,先后出台关于审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等7个指导意见,统一裁判尺度;抽调40名干警到基层法院工作,组织289名基层法官到国家、省法官学院培训,提高基层法官司法水平。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我市法院基层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五、强化监督意识,在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上有新进展

  全市法院认真落实《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办法》,视监督为支持,以监督为动力,推动法院工作健康发展。去年4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期间,白红战主任亲自带领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到市中院监督工作、旁听案件庭审,并召开两级法院人员会议,为新任法律职务人员颁发任命书,对履职提出严格要求,与会人员深受教育,极大激发了干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认真落实监督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审判机关行政审判工作的决议》,就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改善司法环境等提出明确要求。市中院迅速行动,一是及时下发通知,认真组织全市法院干警学习;二是专门出台落实意见,主动向人大汇报落实情况;三是大力宣传《决议》,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氛围。我市公安、物价、人防、卫生等系统10余名部门行政首长主动带头落实《决议》,社会反映良好。最高法院、省法院给予高度评价。

  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高度重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及时办结建议、提案15件。进一步密切与代表、委员的联系,两级法院班子成员与代表、委员结对联络,加强沟通交流;开通代表、委员短信联络平台,发送法院信息1700条,方便代表、委员及时了解法院工作;2次向代表、委员通报工作,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来院视察1938人(次),主动征求建议。

  2011年,在全市法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郑州法院在全省法院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全市法院涌现出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院等63个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优秀法官等209名先进个人。他们中有“注重调解、情铸和谐”的全国模范法官李晓昱、朱梅;有“办案数量连年位居全院前列、心中天平永不失衡”的全国法院一等功荣获者常爱萍、王富强、何信丽;有“说老百姓话、为老百姓主持公道”坚守基层一线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刘文涛;有“激情耕作、呕心沥血”23年埋头宣传岗位的全国法院优秀党员、十大亮点人物安士勇。他们是全市法官的典型代表,是“三平”精神的践行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各位代表,法院工作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的结果,是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委员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人民法院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案件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司法审判更加关注,而我市法院在办案质效、队伍建设、法院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法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在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方面缺乏主动性,司法审判化解矛盾、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少数法官司法水平不高,缺乏群众工作能力,不善于将法律知识与生活经验、乡村习俗等结合起来化解纠纷,案结事不了。三是法院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内部监督制约还不到位,审判质量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个别法官对自己要求不严,吃请受礼,办关系案、人情案。五是一些执行案件单靠法院自身难以处理,特别是无财产执行案件仍然缺乏有效解决办法。六是涉诉信访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加大,一些案件稳控责任难以落实,符合终结条件的也难以终结;少数当事人法制意识淡薄,动辄围堵法院大门,威胁、辱骂、伤害法官,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七是基层法院尤其是金水、高新法院法官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办案现象比较突出,全市基层法院有102名法官年办案超过200件,26名法官超过300件,惠济法院法官李磊、金水法院法官赵明华先后累倒在办案一线。由于办案压力大,基层法官队伍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人民法院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艰巨任务。面对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市法院干警不畏艰难、满怀豪情,响亮提出“发扬传统、扎根基层,坚定信念、永葆忠诚,执法为民、服务群众”,周永康书记对此高度评价。有这样一支坚强可靠的队伍,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2年,全市法院将继续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从严治院、文化建院、科技强院,狠抓执法办案和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工作新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以加强执法办案为立足点,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理好宏观调控、经济增长过程中引发的各类案件,开展为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组团发展、重点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活动,助推我市经济发展。试行小微企业案件速裁机制,保护企业有效生产力。加强对新闻出版、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充分发挥执行联动机制作用,依靠制度优势,推动执行难问题解决。进一步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健全诉讼调解与非诉调解衔接机制,共筑和谐郑州。

  二是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依法审理好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官联系村庄、社区、校园工作,力争实现“一村一法官”、“一校一法官”。强力推进诉讼服务大厅建设,落实“一站式”司法便民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坚持开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法官回访当事人”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加大对特困群体救助力度,确保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审判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推进电脑分案、排期开庭、电子签章等网上办案系统建设,建立流程监督、案件评查、质效监控、过错问责“四位一体”审判管理体系,实现审判工作精细化管理。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考评导向。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坚持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等,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

  四是以法院文化建设为突破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院文化。扎实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注重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深入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氛围。开展“下基层、转作风、提能力”和岗位大练兵活动,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着力提升法官业务技能和群众工作水平。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建立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法官责任意识;建立违法违纪举报中心,从严查处权钱交易、以案谋私、违法乱执、拉掮受贿四类违纪行为,保持司法廉洁。

  五是以自觉接受监督为着力点,促进司法公正。继续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市审判机关行政审判工作的决议》的贯彻落实,推进法治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法院工作,通报重要案件审理情况。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及时反馈结果。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聘请特约监督员、旁听案件审理等形式,为代表、委员行使监督权创造条件。开通代表、委员24小时专线电话,实现代表、委员与法官无障碍沟通。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关注案件,凡是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一律由院领导包案负责,一律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一律由主审法官当面与代表、委员沟通,确保代表、委员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紧紧依靠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胸怀全局,务实重做,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勇立潮头的决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