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过百超千”目标 奋勇争先挑大梁
——访市人大代表马宏伟
“新的一年,新郑市将紧紧围绕郑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四高四争先’,大力深化‘三标’活动,紧盯‘过百超千’发展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勇争先挑大梁,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实绩、闯出新路。”市人大代表、新郑市委书记马宏伟说。
马宏伟表示,新郑将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手抓”,不断提升新郑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新郑把2025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力争准确把握招商新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快组建招商公司,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争取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
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坚持工程建设和项目招引同步实施,加快总投资近350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应急产业园、电子信息(表面处理)产业园、友臣临空食品产业园、佳海临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平台孵化企业尽快落地达产。
积极打造高水平人才服务平台
——访市人大代表蒋明伦
“郑州人才发展集团紧扣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聚焦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围绕人才‘引育留用’这一核心业务,抓项目、建平台,有力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市人大代表,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明伦说,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要坚持把人才作为最重要、最关键、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来抓。
围绕郑州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国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建设,蒋明伦建议,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汇聚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厚植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新优势。作为“城市HR”,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将高标准打造“郑聚英才”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郑州人才数据库、绘制产才地图,助力2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坚持以赛引才,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积极参与筹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聚集人才和流量,打造人才集聚圈、创新圈、创业圈,助力青年人才来郑留郑,技能人才“人人持证”。
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李明献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乡村集镇区建设与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示范区,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德嘉丽科技集团董事长李明献建议,郑州要在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实践者联盟的主要发起者,我公司见证和参与了项目的策划、申报过程,深刻理解了这一工作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李明献说,河南省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于去年年底启动,中牟县官渡先导区成为河南省第一批1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之一,成为黄淮平原地区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以国家出台的系列方针政策为依据,以片区化思维、组团式发展为基本策略,对加快我省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生活条件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的系统安排和创新性部署,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李明献认为,要充分认识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先导区建设为路径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进“标准郑州”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马超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标准郑州’建设,对于提升郑州科技创新能力是一场‘及时雨’,令人振奋,更坚定了科技企业发展的信心。”市人大代表、泛锐云智科技(郑州)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马超峰说。
马超峰表示,目前,郑州市的创新主体数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于河南省首位。但是,由于郑州市尚未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无法享受专利快速预审服务。
马超峰建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如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成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工作,提升专利审查效率,满足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专利申请需求。
加快政策落地和推广,强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马超峰表示,要加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知识产权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和企业需求对接,助力产业落地和企业专利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