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监督工作正文

为绿城“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事业注入法治动能

时间:2024/12/16 来源:社会建设委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养老、住房、托育、教育、医疗……简单的词语,背后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民生”。
  今年以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实事,开展养老服务上下联动监督,出台儿童友好、青年发展方面的决议,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高度重视 加强责任感使命感

  百姓冷暖、民生福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一老一小一青壮”是每个家庭的重要关切,它们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一头连着“骄阳”,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可以说,要准确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就要抓住解决好这三大重点群体现实问题。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人口大周期的关键时期,老龄化数量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而郑州市正处于老龄化加速期,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数的17.41%,预计到2035年老龄化率将达到28%。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多样性养老服务,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养好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如何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新征程上,儿童健康成长成才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通过法治护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在规划建设和治理中重视儿童友好的理念,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青年作为城市发展关键要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投资青年就是投资未来”逐渐成为各方共识。《郑州市青年发展状况综合调查》显示,青年就业、居住、生活等三大环境问题是如今青年最普遍的利益关切,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并下大力气解决。
  “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郑州’,塑造好‘青年郑州、活力郑州’的良好形象。”市委书记安伟在今年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上强调,“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优化青年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措施,把吸引留住青年人作为城市发展之本。”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银发顾问”制度,探索“为老助餐”模式,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一老一小一青壮”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委会高度重视,聚焦全市确定的大事、群众关心的要事,依法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把养老服务作为年度重点监督内容,把儿童友好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列入年度重大决定事项,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人大担当。

积极作为 增强群众性创新性

  向“民”而行,着力在“听”上下功夫

  针对养老服务需求、评价、期望等方面,设计20问网络调查问卷,广泛听取五级人大代表、部分养老机构、各类街道社区(村组)居民的意见建议,回收有效问卷1.15万份,初步掌握养老设施布局、社区及农村养老服务、养老工作面临压力等方面第一手资料。
  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题,召开市直单位、妇儿工委、街道社区、家庭代表、专家学者参与的各类座谈会,针对儿童空间规划建设、美育教育、健康安全、福利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开展热烈讨论,做到数字不隐瞒、问题不隐藏。
  为全面反映青年发展状况,开展《郑州市青年发展状况综合调查》,完成5万余份调查问卷,样本覆盖不同区域、行业、社会特征的青年群体,收集青年生活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汇总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政策欠深入、实施需整合、机制待完善”等主要问题。
  不断拓宽听取渠道,与“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紧密衔接,组织基层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等,围绕“老小青”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盼,收集、归纳、梳理问题60余项,形成意见建议200余条。

  精准发力,侧重在“深”上出实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儿童、青年方面的重要论述,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提高。多方搜集整理全国、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材料,编制养老服务、儿童友好、青年发展的学习资料汇编。邀请专家搞好培训,全面学习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实行上下深度联动,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周富强主任任组长的养老服务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市、区县(市)人大(含开发区人大工委)共成立90个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组,全市123个街道、81个乡镇成立各类调研小组,上下协同共同推进。成立由市人大、妇联、共青团、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参与的起草组,谋划决议(草案)起草各个环节。
  加大基层调研,先后组织1500余人次五级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广泛了解群众对养老服务、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工作中的真实想法及意见。全市各级人大(包含开发区、街道)召开各类养老服务座谈会258次,开展决议(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20余次。先后赴济南、杭州等实地考察调研,为决议起草提供有益借鉴。
  深化成果转化,全面掌握“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方面基本情况,梳理出群众反映突出需要解决养老服务和提升儿童青年的具体问题,针对体制机制不完善、供给保障有欠缺、理念认知待提升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出90余条针对性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和决议(草案)及说明,及时提请常委会审议,积极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老小青”工作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不断探索,聚力在“新”上求突破

  利用网络问卷调查优势,主动向公众征求养老服务和青年发展情况的意见,共收到问卷6.15余万份,“掌上”操作极大地便捷了群众直接有序参与,提高意见反馈的质量。采取检查“三个结合”,即人大执法检查与政府自查相结合、联合检查与分组调查相结合、规定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市人大重点检查养老服务机构32个,县乡级人大同步检查点位达700余个,收到自查报告324份。
  详细列出三张清单,一是制定监督内容清单,对照《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将20项监督重点细化为120多条具体内容,提升监督工作精准化;二是找准监督问题清单,把养老服务60多条重点问题查准、查透、找实,坚持靶向监督,监督到关键处;三是紧盯跟踪落实清单,将常委会审议意见向政府交办,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形成“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完整链条,持续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首次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养老服务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针对性、协调性和实效性。科学研究制定询问题纲,列出40余项询问重点,紧紧围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打击涉老违法犯罪等方面,向市政府及民政、发改、人社、公安等12个部门询问,问大局、问大事、问在点子上,答复不避矛盾,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目的。
  紧盯全市工作大局,探求人大新路径,及时推进青年发展型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决议的立项、起草、审议、表决,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促进形成更具郑州特色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使“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一致性得到更加充分地凸现。

  法治引领  强化出实效促长效

  民之福祉,法之所系。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大力推进“老有所乐、幼有所教、青有所属”的法治建设,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法治护航养老,切实把“问题清单”变为老年人“幸福清单”。全市上下联动监督开展以来,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210家,完成选址并建设助餐场所645个,新建养老友善医疗机构15家,新增养老托老床位6100张;有序开展老年人能力与需求评估,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能力评估1800多户,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94户;发挥职业院校主渠道作用,新增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人才1946名,建成“银发顾问点”400多个,培育“银发顾问员”500多名;推动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4家企业分别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名单,11家企业的22款产品分别入选工信部和省级推广目录……
  “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这一理念更加在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2024年4月30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议》,这是首部全国省会城市常委会出台的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决议,是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助推青年发展的生动实践。决议聚焦优化规划、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七大环境”,助力打造青春、人文、兴业、宜居、幸福、健康、和谐“七个城市”,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助力青年,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儿童友好让城市未来“更美好”。今年10月30日常委会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决议》,进一步规范、引领和保障全市儿童事业发展。决议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五个友好”,综合施策、凝聚合力、共同推进。决议还提出“提升产业品牌价值,丰富儿童消费新业态”,强调“持续推进儿童友好街区、社区、乡村、学校、公园等各类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针对托育、教育、医疗、福利等问题明确要求保障落实,切实提高广大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聚焦老年助餐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加强村级养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方面,继续推动政府出台制度性规定5项,修订完善财政、资金规划、体系标准建设等政策规定9项。两项决议进一步厘清机制,明确政府及相关单位职责任务,加大统筹协调,提高财政保障力度;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监督和支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促进全市儿童、青年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老一小一青壮’事关全局发展,事关百姓福祉,全市各级人大要紧紧围绕民生,聚焦精准谋、做到善于督、着眼解决事,在法治框架下、按照法治要求有序开展。”周富强表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法治力量守护好民生福祉。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