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经验做法正文

郑东新区持续把“养老愿景”变为郑东“幸福实景”

时间:2024/8/19 来源:郑东新区人大工委

  今年以来,郑东新区在省、市、区三级人大联动监督下,坚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实事、纳入重点目标管理,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多措并举、全面推动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老有所养正在向“老有优养”迈进。
  一、立足养老设施建设,解决“养老布局”问题
  高位谋划,整体推进。郑州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后,郑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多次组织职能局(办)、乡(镇)办事处对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论证研究,并结合东区的区域优势、实情、财政投入等综合情况,制定了具有东区特色的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统筹布局,因地施策。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落实养老用地政策。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照“四同步”和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且每处不少于200平方米集中配置要求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对无养老服务设施及不达标老旧小区,采取购置、置换、租赁或新建等多种途径,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且每处不少于200平方米集中配置,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全部实现“一街道一大中心,一社区一小中心”全覆盖,全区共有面积不低于2000㎡、床位不低于50张,具备康复照料、托养服务、配餐送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功能的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1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7家,养老机构5家,养老床位共计2200张。
  二、立足多元供给方式,解决“养老发展”问题
  政府扶持,财政兜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和养老服务发展。在推动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及居家上门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推动全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功能、心理健康服务等一项或多项功能服务。
  综合监管,提升规范。完善养老服务领域工作协调机制,打通各监管部门养老服务领域事前许可、事中核查、事后监督的监管链条,明确监管对象、内容、频次、方式、措施等要求,实现全过程监管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研究制定《郑东新区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三、立足服务能力提升,解决“养老融合”问题
  医养结合,资源共享。构建“四级联动、整合资源、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格局,鼓励和支持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建立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目前建设医养结合机构2家,安宁疗护机构2家、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1家、省级“五个100”医养结合实践样板1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6家。
  优化服务,多元发展。成立郑州颐和医院内设老年健康管理中心为区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乡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站,实施“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逐步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的、连续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确保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