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二七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对区法院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进行视察。区领导吕安民、刘建峰、朱志刚、张建森、杨振河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了视察。
代表们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立案诉讼服务中心、水文化长廊、院史馆、查控中心等,观看了《环境资源保护禁止令》《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等专题片。随后,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上,区法院院长王炅就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进行了具体汇报。与会代表纷纷发言,对法院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提出了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倾斜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吕安民在讲话指出,近年来,区法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总体工作呈现出政治站位高、依法履职实、创新能力强、服务群众优、精神面貌好等特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特别是在非诉讼纠纷化解发面,认真落实区委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要求,打造“政通人和”二七特色多元化解品牌,不断完善非诉讼纠纷化解体系,积极构筑“四加五”多元矛盾化解网络,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诉前调解、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就进一步做好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吕安民强调,一是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服务大局。要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完成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特别是对涉及“三个二七”建设、全区稳定发展的重点工作,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与区委工作同心同向、同拍同步。二是做好重点问题非诉纠纷化解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对于一些重大、敏感和群体性案件,及时发现线索,联动相关部门,利用分层递进的纠纷解决体系主动化解,确保我区涉洪涉疫赔偿类纠纷在源头上得到有效化解,不产生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三是进一步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完善纠纷化解网络建设,加强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法院在“四级矛盾多元化解”和“五调联动格局”中的职能作用,把全方位民调工作融入二七社会治理大格局,让大量纠纷通过前端防控消化在萌芽状态,让大量纠纷通过社会力量以非诉讼程序解决。四是加强对诉前调解队伍的培训。择优选聘退休法官、退休法律工作者担任特邀调解员,要通过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调解员较系统地掌握与调解民间纠纷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并灵活运用人民调解程序与方法,为诉前调解工作夯实人员基础。